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意义 垂暮之年抬着棺材去西征
占中国版图达六分之一的新疆,之所以现在还在我们国家的版图之内,有一个人不能忘记,他就是中兴清朝的名臣---左宗棠!
这是一段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历史 。
左宗棠生活的时代,清朝经过鸦片战争已病入膏肓,气息奄奄,“日之将夕,悲风骤起” 。军队腐败,灾害频发,贪官横行,民变四起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1864年,中亚地区浩罕汗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一个军官阿古柏趁新疆内乱,带兵侵入了新疆,先后占领了喀什喀尔、叶尔羌、和田、阿克苏,库车,到1870年秋,攻占达坂城、吐鲁番、乌鲁木齐、玛纳斯,占领了新疆的大部分地区 。与此同时,沙俄也趁机侵占了新疆伊犁 。
在这样一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左宗棠以垂暮之年,毅然承担起收复新疆的重任 。他这样说:“在这样一个形势下,我决不能告老还乡,我决不能不管 。我一定要和这个入侵的强盗干到底!”但当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坚决反对出兵收复新疆,李鸿章认为,新疆就是失去了,于朝廷也没有什么大的损失,就算是收回新疆了,也不过是多了几千里的无用不毛之地,反而增加了朝廷的负担 。(看来把李鸿章定为卖国贼确实没有冤枉他,历史是公正的 。)左宗棠针锋相对,力排众议,他认为“海防”、“塞防”同等重要,新疆断不可失 。当时的清政府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统领大军出玉门关,收复新疆 。然而,当时的清政府囊中羞涩,拿不出西征的军费来 。左宗棠没有办法,只好借外债,而且是高利贷,那也得借,左宗棠知道如果不借,军队就无法出关,就无法收复新疆 。最后,左宗棠借外债500万两,朝廷出300万两,海关出200万,凑了1000万两银子的军费 。
于是左宗棠整顿军务,筹粮筹运,筹集了四千万斤粮食,集中了5000辆大车,5500匹骡马,29000峰骆驼 。1876年4月,左宗棠统率着大部分由湘军组成的七万多西征大军,踏上了收复新疆的征程 。雄师亲住玉门关,不斩楼兰终不还 。在那尚属冷兵器的时代,我们可以想像那是何等壮观的行军场面!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先北后南,缓进速战”,也就是先打北疆的薄弱之敌,最后攻击南疆的敌军主力 。不轻易冒进,一旦战机成熟,当速战速决 。左宗棠常自比为诸葛亮,从左宗棠用兵新疆的战略战术来看,他是深得诸葛亮用兵之道的 。
在正确的战略战术指导下,进兵新疆很顺利,很快就平定了阿古柏的叛军,至1877年底收复了南北疆 。接下来左宗棠面临的就是要收复被沙俄占领的伊犁,这时的左宗棠已是年近70,而且因军务的繁忙,常咳血于营帐 。他为自己的后事做了充分的准备,抬着棺材,指挥大军兵分三路,抱着战死疆场的决心,誓死要收复伊犁 。这是何等雄壮的气势!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意义 垂暮之年抬着棺材去西征】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在当时被誉为“中国人的气质” 。
推荐阅读
- “感激涕零”由来 李愬平叛收复蔡州百姓感激落泪
- 曾国藩与左宗棠最大的盾起源于太平天国之后吗
- 郑成功竟是热死的 收复台湾次年中暑 当天身亡
- 左宗棠收复新疆究竟带了多少兵?
- 揭秘:左宗棠 彭玉麟出于什么原因暴打李鸿章?
- 郑成功收复台湾简介 郑成功率军击败荷兰侵略者
- 康熙收复台湾真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
- 新疆维吾尔族的文化与文学有着怎样的发展
- 左宗棠骂曾国藩 不择时 亦不择地
- 清军收复新疆之战简介 清朝对外战争的唯一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