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秘闻 是谁帮助红军安然渡过天险金沙江?
“贺龙敲石鼓,红旗漫江舞 。”4月23日,采访人员驱车来到万里长江第一湾——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石鼓镇,看到滔滔江水里有两艘小型客轮正在渡江 。随行的丽江军分区政治部干事姚成介绍说,只要不下大雨,每天都会有上百人来这里乘坐客轮体验红军渡江 。
站在气势恢宏的金沙江边,看着配备了发动机的客轮,在汹涌的江水里吃力前行,采访人员心想:红军当年用木船、木筏渡江,那是何等的困难啊!姚干事告诉采访人员,1936年4月25日,红军1.8万多人来到江边,仅用7只木船、20余条木筏,在金沙江6个渡口向东横渡 。4天3夜,1.8万多名红军及其携带的物资全部渡过金沙江 。
【长征秘闻 是谁帮助红军安然渡过天险金沙江?】江水这么急,船筏那么差,是谁帮助红军安然渡过金沙江?带着这一疑问,采访人员走进位于石鼓镇的红军长征纪念馆,讲解员指着几幅老船工照片说:“红军顺利渡江,离不开当地群众的帮助 。”红军来到金沙江边时,找寻不到一条木船和木筏 。焦急万分之时,28名船工和29名木匠师傅赶来帮助红军,找来了7只木船,紧急赶制了20余条木筏 。
讲解员带着采访人员边参观边解说,当年,听说红军来丽江,丽江古城里的各族群众到城外迎接,把红军请进城里 。红军进驻古城后,许多人为红军当向导、救治伤员、兑换藏区使用的银元货币、缝制米袋和衣物,想方设法帮助红军 。
“人民群众的养育之恩,任何时候都不能忘 。”丽江军分区司令员郭小华说,红军长征过丽江,不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还留下了军民鱼水情深的佳话!新中国成立以来,丽江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各族群众视子弟兵为亲人,主动为部队排忧解难,竭尽全力解决官兵后顾之忧 。部队官兵在圆满完成战备训练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广泛开展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等“反哺”人民群众的活动 。
辗转来到木取独红军渡口,采访人员发现距离渡口纪念碑500多米的山脚边,建有一所“八一爱民学校” 。随行的姚干事说,这所学校是200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时,由中央军委办公厅援建的 。10年来,中央军委办公厅、原成都军区、云南省军区和丽江军分区持续捐资和筹资,为学校新建了教学楼、宿舍楼、食堂,购置了图书、电脑等教学用品,让附近山村里的小学生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宿舍,用上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
“援建‘八一爱民学校’,是我们传承红军长征精神的一个缩影 。”丽江军分区司令员郭小华介绍说,近年来,驻军部队每年都会在长江第一湾组织渡江演练,搭浮桥、乘轮渡,在宽阔的江面上锤炼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确保关键时刻能够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青峰壁立水云间,南下金江直北还 。神兵天降曾飞渡,万里长江第一湾 。”采访中,采访人员看到20多名游客在石鼓渡口体验完红军渡江后,来到红军渡江纪念雕塑前举目仰望,品味镌刻在纪念碑上的这首七律诗 。尽管80年过去了,但红军飞渡金沙江的脚步声永远留在石鼓,红军长征精神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军民鱼水深情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葡萄牙也是倭寇?明朝和葡萄牙有什么恩怨史?
- 唐僧前身是如来徒弟金蝉子?和尚不承认?
- 高丽王国是安徽人建立的 朝鲜是东北人建立的?
- 李白真死于自己的水中捞月吗?他是怎么死的
- 杨大眼是怎么死的 杨大眼是被他儿子所杀?
- 和氏璧是哪国的 和氏璧的由来
- 金庸笔下表哥都是高富帅负心汉 是影射徐志摩?
- 爱国诗人屈原之死疑云 自杀说未必是事件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