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躯赴国难 曹文诏当之无愧明末第一良将

明朝自正统六年,由兵部尚书王骥带兵平灭麓川以来,开创了明朝文官带兵的先例 。后来的统兵模式常常是文官领军,宦官监军,各总兵则率领各部兵马跟进 。萨尔浒之战杨镐领军是如此,而后的孙承宗、袁崇焕、洪承畴、卢象升以及孙传庭等均是由文官率兵而成为一时名将 。而真正从行伍之间,一步步凭战功提拔起来的曹文诏才是真正的职业军人 。
曹文诏是山西大同人,微时较为平淡,从底层军官一步步提升,跟随熊廷弼、孙承宗驻守辽东,逐年累积功劳升为游击将军 。崇祯二年,京师告急,曹文诏随袁崇焕入关勤王 。崇祯三年二月,当时总理诸路勤王兵马的马世龙将尚方宝剑交给曹文诏,以低一级的游击将军职位率领几位参将埋伏在玉田一带,与后金军鏖战有功 。后来又转战到了遵化附近,接连收复四城,朝廷录其前后功,升为正三品都督佥事 。曹文诏凭借在保卫京师中的英勇表现,引起朝廷的注意 。而后陕西农民军起义声势越来越大,崇祯三年七月朝廷委派曹文诏为延绥东路副总兵,带领关宁军进入陕西征讨 。
明末大量基层官僚贪腐,各郡县守备存粮不足,各地卫所兵员缺额严重,再加上多年自然灾害,朝廷外患严重无力赈灾,自陕西而起的农民起义四处爆发,官军屡屡不能抚平 。曹文诏作为中高级职业军官,其职能便是为国家戡乱、抵御外敌,文昭进入陕西后就激发了其名将的潜力 。
崇祯四年四月,攻克了初期农民军的根据地河曲,随后利用计谋策反王嘉胤的妻弟张立位和同族兄弟王国忠,斩杀了当时高迎祥、李自成等人的头领王嘉胤 。五月,配合游击将领左光先、崔宗荫、李国奇分别围剿绥德、宜君、清涧、米脂等地的农民军,在怀宁川、黑峪泉、封家沟、绵湖峪等地展开战斗,击杀了李老柴、一条龙、扫地王等农民军首领,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展现出了过人的军事能力 。
但是农民军是一路打完就一路跑,打完一伙投降散尽后又新出来一股流民,官军只能四处堵追,疲于奔命 。崇祯四年,洪承畴接任陕西三边总督,提出“全力清剿”、“以剿坚抚,先剿后抚”政策,集中兵力剿灭陕西农民军,这种局面才开始出现转机 。此时,洪承畴成为了曹文诏的顶头上司,两人也有了直接的交集 。
崇祯五年三月,农民军首领满天飞、郝临庵、刘道江联合独行狼、李都司围攻合水,曹文诏前去援救 。此时的农民军已经具备一定的作战经验了,他们利用明军马三步七、骑兵较少追击能力较弱的缺点,隐藏自己的精锐部队,派出一千多轻骑兵出来迎战,且战且退,引诱明军到达南原后,将明军紧紧包围 。而此时南原城上的人都谣传曹将军已死,形势变得更加危急 。曹文诏浑然不惧,拿着长矛亲自率军来回冲击敌阵,单枪匹马被包围在万余名农民军中间 。各部见到曹将军未死且神勇异常,军心大振,从城内出兵夹击援助,大败农民军 。
随后,曹文昭又率军在洪承畴的直接领导下多次击败农民军,巡抚御史范复粹在递给朝廷的奏章中总计历次战斗中共获首级三万六千六百,曹文诏记功第一 。而此时出现了耐人寻味的事情,洪承畴作为曹的上司,在他取得如此之大的战绩后,竟然不给上报 。巡按御史吴甡为其不平,再次上书又被兵部压下,最终曹文诏还是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赐 。
洪承畴的此番举动颇令人诧异,史书上又未有明确的记载,其介中原因也无法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洪承畴在此事上绝对是全力阻挡 。当时兵部尚书是杨嗣昌,正是崇祯眼前红人,而杨嗣昌和洪承畴关系一直很好,杨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在洪承畴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而吴甡上书正是被兵部压下,可见在此事上洪绝对是处于关键的位置 。但是曹文昭卓越的军事能力和英勇谋略肯定给洪承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之后的围剿农民军过程中更加倚重于曹,因此二人的关系也就变得很微妙 。
此时,农民军抵抗不住官军的剿杀,逐渐向山西流窜 。朝廷随后调遣曹文诏进入山西境内围剿,命令山西、陕西的众多将领均受其节制 。曹文诏因此在陕西境内行动更加顺利,然而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明廷没有办法解决关键的百姓生存问题,经常出现灭亡一批又出现另一批叛军,如同割草一般,越割越多,曹文诏四处救急,哪里出现敌情,哪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 。
曹文诏作战勇猛,颇有谋略,常用计谋,多设伏兵,打的都是歼灭战,经常擒杀俘虏农民军首领 。他虽然武功了得,但是文功稍欠火候,是一个很彻底的武人思维 。曹文诏一直与御史刘令誉不和,而当刘按察河南时,曹也是相当的不给面子 。从战场下来后,与其话不投机,竟然当面斥责刘令誉,拂衣而走 。殊不知搞御史的人相当小气而且具有极大的弹劾权力,刘令誉恼怒的参了一本,将四川石砫土司马凤仪军队覆灭的责任推到曹文诏的身上,迫使其调往大同抵御清军,而这一纸调令也使曹文诏的军旅生涯跌入低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