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述 抗日战争中湖南人民的“锄头抗日”
锄头,平时用来犁地种田,湖南人民用它在广阔的土地上犁出了“渔米之乡”,而抗战时,湖南的民众则拿起它当成“武器”,用来捍卫自己的家园 。
“在祁东县的战场上,我杀过六个半敌人 。”身穿印有“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字样白色衬衫的老人名叫谭昆山,今年96岁的他曾经是国民党陆军第73军的一名战士,“为什么有半个?因为有一个敌人是一个农民用锄头配合我一起消灭的 。”当时,谭昆山与敌人拿着刺刀搏杀,搏斗到第七个敌人的时候,谭昆山的大拇指被敌人咬伤,幸好一个农民及时拿着锄头将敌人凿死,谭昆山一直觉得这个胜利是属于他们两个人的 。
当时留下的伤痕陪着谭昆山走过了几十年,如今拇指上残缺的指甲成了那个年代军民齐心抗日的见证,也让谭昆山时不时想起,那个特别的时期,湖南的民众是怎样用一把把锄头“凿”出了抗日诗篇 。
【抗战老兵述 抗日战争中湖南人民的“锄头抗日”】除了作为武器打击敌人,湖南人民也会用锄头将道路凿掉,改成田地、种上庄稼、引入水源,使敌人的车辆、坦克无法畅通行走,这也是“毁路为田”和“犁山为海”两个词语的由来 。
“日军来前,用锄头毁路为田、犁山为海,日军被打败了,拎着锄头追 。”湖南民间文化学者顾庆丰说,“锄头抗日这种现象并不是特例,在湖南这种例子并不少 。虽然很多亲历者随着时间流逝年纪大了,有的去世了,但他们的英勇行为被记录下来 。在《长沙会战亲历记》里就有这样的记载 。”
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湖南籍作家、诗人田汉则在自己创作的《破路歌》中形象的描述了民众“锄头抗日”的鲜活场面:你一肩,我一肩,挖土抗战要争先,山岳变成海,路要变成田,赶走鬼子过新年 。你一挑,我一挑,挑的路儿一锅糟,战车不能走,大炮也徒劳,千万锄头杀气高 。
推荐阅读
- 抗战英烈周卓然 誓死抗日牺牲在中条山的骑兵少将
- 三英战吕布是哪三英 三英战吕布故事简述
- 陕西在抗战时期的三大贡献及其文化意义
- 抗战英烈王竣 以鲜血捍卫了祖国神圣领土的将军
- 抗日名将郝梦龄是怎么死的?
- 《商汤见伊尹》讲述了什么 伊尹放太甲的典故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讲述 真实的“金陵十三钗”
- 长城抗战的历史意义 坚定了中华民族抗战信心
- 详述中国最后一个皇太后 隆裕皇后的辛酸哀愁
- 古代青楼除了可做不可描述的事 还可以做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