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杨北赵”是牵制17万日本关东军精锐的大英雄

在东北抗日战场上,与杨靖宇将军齐名的是赵尚志,所谓“南杨北赵”是也 。
杨靖宇身高1.93米,动静之际,顶天立地,壮志激荡四海;赵尚志身高1.62米,行止之间,渊停岳峙,豪气填塞宇内 。
这两人,性情一冷一热,作战风格一静一动,却都同样的铁骨铮铮,都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威震敌胆,是东北抗日的两面旗帜 。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将军在吉林濛江英勇就义,赵尚志就成为了敌人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另一个心腹大患 。
危险,一步步向赵尚志逼近 。
赵尚志,热河朝阳(现辽宁省朝阳市)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广州黄埔军校第5期学生 。他的同年级同学里,可以说风云人物荟萃,涌现出了一大批政军精英,我党建国初高级领导陶铸,国民党重量级人物彭孟缉,中条山会战中壮烈投黄河殉国的国军名将梁希贤,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
但比起他们来,赵尚志在今天的知名度,乃至获得的纪念,却都是远远不如 。并非是他的功业不够,而是比起同学们,他所选择的,是一个最为孤独的战场:东北 。
1926年回东北从事革命活动,两度入狱,坚贞不屈 。“九一八”事变后经组织营救出狱,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 。
1933年10月10日,赵尚志与十三名志同道合的抗日先驱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以东的铁道由的三股流鸣枪宣誓:“我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全体战士,为收复东北失地,夺取祖国自由,哪怕枪林弹雨,万死不辞,赴汤蹈火,千辛不避,誓必武装东北3000万同胞,驱逐日寇海、陆、空军滚出神州,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底 。”
从那以后,一直孤独奋战的赵尚志,走上的是一条更加艰难的道路:要在国民政府忍气吞声妥协求和的年月里,打响中国人反抗日寇侵略的第一枪 。
这样,东北大地上又多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 。
(中间拿马鞭的,是赵将军)
这支抗日武装成立后,就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武装活动,连续缴了二道河子、东西五甲、三岔河、板子房、苇塘沟等地伪警察局、所的械,袭击了驻守乌吉密车站的日伪军,并攻打下罗家店、伏击火烧沟,在哈尔滨和哈东五县(珠河、双城、阿城、延寿、宾县)敌人中间引起了强烈震动 。
1934年6月29日,在中共珠河县委扩大会议的指示下,赵尚志将军身兼四大职务: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会主席、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校长 。
这一年,赵尚志将军的军事生涯巅峰期,他手中的第三军,有十个师,6000余人,是东北抗联人数最多、建制规模最大的部队 。
此外,他还参与创建了六军、七军、八军、九军、十军、十一军,领导过四军,协调指挥过五军和二军一部,整个北满的抗日武装都在他的旗下 。
在强大军事力量的支撑下,赵尚志亲自指挥了“攻打巴彦县”、“木炮打宾州”、“攻陷方正县”、“智取五常堡”、“袭击广宁舰”、“肖田地突围”、“鏖战三岔河”、“横扫滨绥线”、“东征牡丹江战役”、“西征黑嫩平原战役”、“冰趟子大捷”等战役、战斗 。
日本关东军参谋部惊骇之余,在《关于最近“满洲国”的治安》的报告称赵尚志是“最顽强”、“匪势最为活跃的代表者” 。
特别是“肖田地突围”一战,赵尚志率领抗联战士在敌人的包围圈里纵横驰骋,杀出重围后,又突然杀回,一着回马枪把敌人杀得鬼哭狼嚎,军心尽散 。
日军指挥部直呼:“此中必有名将指挥!”
(剧照)
而在龙门战斗、逊河战斗之后,敌人甚至在其报道中这样赞叹赵尚志指挥的部队装备虽然不行,但作战之凌利,堪可比肩于一流的德国正规军 。
这个评价充分说明,凶残的日军,眼光确实很独到 。作为整个东北抗联少有受过科班军事教育的指挥官,赵尚志的指挥风格,一招一式,都极有大家风范 。他的队伍装备虽差,火力虽弱,行动力却如风驰电掣 。经常是日军还没有集结,他的袭击就已经迅猛打响 。其攻击之迅猛强硬,极有德国军队的风范 。
而且非常让日本生气的一件事是,赵尚志是个不讲“规矩”的对手,作战从来不按照套路出牌,当日军认为他会打的时候,他却不见了踪影,以为他已经撤走的时候,他却快速犀利的打了过来 。判定他会伏击的时候,很可能找不到他,可你一个不留神,他却从你背后杀了过来 。
特别是让日军感到战栗的是,每一个和他交过手的日本军官,只要打过一次仗,指挥特点就能被他摸的差不多 。再次交手的时候,就能准确捏住对手的七寸,从而一击致命 。这就好比一个武学江湖里的绝顶高手,交手一个照面,就能探出对手深浅,再一出手,就是杀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