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长征路上的女红军 最头痛的是来“例假”

恶劣的条件使得女红军的性别意识淡化 。她们最头痛的是来例假 。当时在敌人的尾追下部队不停地赶路,尽管腹部绞痛、两腿发抖,但捂着肚子也得一步一步往前挪 。
2015年2月14日,北京 。漫天纷扬的小雪带来漫漫的哀思 。被誉为“长征英雄,海南女杰”的长征女红军谢飞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谢飞是海南文昌人,是参加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30名女红军之一,谢飞的逝去,让人回顾起万里长征路上女红军战士的英勇历史与慷慨壮歌 。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在时间的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一个刻度,一个瞬间 。但对那些慷慨奔赴万里长征的女红军战士来讲,却是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 。当时有2000多位女红军参加了长征(除从江西瑞金出发的中央红军的30位女红军外,陆续加入长征征程的其他方面军女战士共2000多人) 。她们与男红军一样浴血奋战、艰苦跋涉 。一部分女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长征;另一部分女红军却在战斗中、行军中倒在漫漫的征途上 。
女红军们巾帼不让须眉,她们经历了重重磨难,像男人一样战斗,她们为部队筹来了一担担粮食,救助了一位位伤员,唱响了一支支催人前进的战歌,谱下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 。
去与留的艰难抉择
1934年9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国工农红军正面临着一道进和退的难题,中国革命也处于危急关头 。与此同时,红军中的女战士们,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是随主力红军一起走,还是留下来开展游击战?
1934年9月中旬,中央妇女部部长李坚真接到中央组织局主任李维汉的命令:草拟一份随红军主力一起行动的女红军名单 。李维汉告诉她:“组织上决定要挑选一批身体好、会做群众工作的妇女干部随部队转移,到湘西去开展工作 。你们妇女部先出个名单给我,总数不要超过30人 。”当时苏区的形势已经非常紧迫了,能够跟随大部队行动对每一位妇女来讲都是一种荣耀,有的还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安全的保证 。但并不是每一位女战士都能紧随大部队,有许多人不得不留下来,面对更残酷的局面 。就算是名单上的女人们,也并不是想走就走,想留就留的 。她们首先要通过体检关 。
被通知体检的女红军们,很多人从生下来就没有进过医院,更没有见过那个神秘笨重的X光机 。但检查身体是政治纪律,必须严肃对待 。她们走进苏区红色医院的大门,平生头一次量身高、测体重、验血、验尿、照X光,她们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就此被改写了 。
1934年10月16日傍晚起,王泉媛、邓六金、邓颖超、甘棠、危秀英、危拱之、刘英、刘彩香、刘群先、杨厚珍、李坚真、李伯钊、李建华、李桂英、吴仲廉、吴富莲、邱一涵、陈慧清、金维映、周越华、钟月林、贺子珍、钱希均、萧月华、康克清、曾玉、谢飞、谢小梅、蔡畅、廖似光等30名女红军和8万多中央红军一起迈开了万里长征第一步,开始了长途跋涉 。她们的行装很少,只许带15斤重的东西,其中包括换洗的衣服和一些日用品,粮食由部队发放,同时还给她们每人配发了一只大搪瓷缸子,里面塞着毛巾和牙刷 。女红军们把搪瓷缸子挂在腰间,成了红军长征途中一道别致的风景 。
坚决“不得八块钱”
长征伊始,面对日益严峻和恶劣的局面,当时部队有条纪律,如果有红军在途中跟不上队伍,就会被寄养在老百姓家里,组织上留下八块钱作为生活费 。因此女红军们提出了一句简单朴素的口号:不掉队,不带花,不当俘虏,不得八块钱 。
在行军途中,女红军的衣食住行几乎都是原始标准 。阴雨天被淋得像落汤鸡,在严重缺水地区脸上又常蒙着一层灰尘 。恶劣的条件使得女红军的性别意识淡化 。她们最头痛的是来例假 。当时在敌人的尾追下部队不停地赶路,尽管腹部绞痛、两腿发抖,但捂着肚子也得一步一步往前挪 。住宿时,三五个人挤在一起,还要躺在潮湿的土地上 。女红军危秀英居然练出了站着睡觉的本事 。
长征的女性一个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头上长满了虱子 。彭德怀曾开玩笑说:“无虱不成军,没有虱子的不算长征干部!”无论男女,无论职务高低,宿营时都有一项“功课”,就是捉虱子,谁也不笑话谁 。为免去麻烦,有的女红军干脆就推个光头 。一些顽皮的小战士常常和她们开玩笑,趁她们不注意,从身后一把掀掉帽子,女人们光亮的脑袋暴露出来,那些战士们则哄堂大笑:“快看,尼姑来了 。”“尼姑也来闹革命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