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的抗战贡献 有效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

1937年10月.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合作抗日的协议.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新四军坚决执行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抗日战争的政治路线和战略方针 , 继承和发扬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光荣传统 , 挺进华中敌后地区 ,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在战斗中发展壮大 , 成为华中抗日的中流砥柱 , 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丰功伟绩 , 作出了重大贡献 。
第一 , 歼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
1938年4月间 , 新四军由分散在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集结编成 。5月12日 , 就在皖中巢县(今巢湖市)的蒋家河口发起了首次战斗 。新四军始终积极寻找战机 , 英勇歼灭敌人 。8年抗战 , 新四军共计对日伪军作战24600余次 , 毙伤日伪军293700余人.俘虏日伪军124200余人 。另有投诚、反正的日伪军60800余人 。
需要特别指出 , 新四军的上述战绩 , 是在异常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 。
首先 , 敌我力量极其悬殊 。新四军组建时只有10300余人 , 各种枪6000余支 , 许多战士只佻手持梭标、大刀进行战斗 。经过逐步发展 , 到抗日战争胜利时新四军才达到21万余人 。而驻在华中的日军有16个师团26万余人 , 拥有各种火炮、坦克、飞机、军舰、汽车等 。这支装备精良的侵略军 , 用来对付新四军的约九个半师团即百分之五十九 。华中尚有伪军23万余人 , 主要是对付新四军 。新四军依靠正确的战略战术 , 依靠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 依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才能够以少胜多 , 以弱胜强 。
其次 , 新四军战斗的华中 。战略地位特别重要 。1939年侵华日军总司令部在南京成立 。1940年伪国民政府在南京粉墨登场 。从此南京成为日伪的军事指挥中枢和政治统治中心 。上海、杭州、徐州、武汉、合肥等中心城市及其周围地区 , 也是日军必须全力确保的占领区 , 是连接华北和华南的交通枢纽 。新四军危及日伪心脏 , 因而遭到了日伪频繁发动大规模“扫荡” 。将军事清剿、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欺骗结合起来的“清乡运动” , 更是日伪专门用于华中的毒辣手段 。
再次 , 华中又是国民党力图恢复统治的发迹地 。国民党中的反共顽固派 , 并不将新四军看作共同抗日的战友 , 而是看成争夺华中的对手 。新四军组建之初 , 他们就划定活动地区 , 极力限制和排挤 。皖南事变以后 , 他们公然称新四军为“奸军” , 不仅完全断绝了枪弹粮饷的供给 , 而且不断发动进攻 , 使新四军处于日伪军和顽军的夹击之中 , 不得不分兵进行反顽自卫作战 。
第二 , 光复大片国土 , 建立了八个抗日民主根据地
新四军在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基础上 , 光复国土25.3万余平方公里 , 建立了地跨苏、皖、鄂、豫、浙、赣、湘七省的苏中、淮南、苏北、淮北、鄂豫边、苏南、皖江、浙东八个抗日民主根据地 。解放人口3400余万 。占华中沦陷区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
新四军从侵略者铁蹄下解放大片国土 , 其意义是不能仅仅以平方公里来估计的 。华中人口稠密 , 资源丰富 , 交通发达 , 是日伪赖以生存的人力和物资补给基地 。新四军将日伪的后方变成了前线 , 变成了支持抗日作战的根据地 。这就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战略企图 。
第三 , 在战略上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新四军在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 与华北敌后的八路军互相呼应 , 与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互相配合 , 陷日军于腹背两面挨打、首尾难以兼顾的不利处境 。在战略防御阶段 , 新四军“担任着配合主力 , 配合正面 , 配合战役 , 配合会战的伟大任务” , 成为“吸引敌人、扼制敌人的铁手” 。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 , 尤其是1941年12月 ,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 , 正面战场两军对峙 , 敌后战场成为抗击日军的主战场 , 新四军成为抗战的主力军之一 。新四军最多的时候迫使16万日军和23万伪军固守华中占领区而不得脱身 , 从而牵制了日军对正面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行动 , 大大减轻了正面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压力 , 起到了据局部而扼全局的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