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为何会失败( 三 )


这种把社会变成“大兵营”的做法完全违背常理 , 遭到了各式各样的抵抗 。生产受到破坏 , 物质极度匮乏 , 粮荒日益严重 。为保证这些政策的贯彻实行 , 统治者只能用重典、施严刑 , 把苛刑重罚作为治国基本手段 。结果是滥施刑罚 , 人人自危 , 怨声载道 。太平天国的理想是“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 , 有田同耕 , 有衣同穿 , 有钱同使 , 无处不均匀 , 无处不饱暖” 。要实现这种理想 , 只能承认要有一个至高无上、公正无私、洞察一切的“上主”来“分配” , 这种公正、平等 , 实际却是更不公正更不平等 , 因为“主权者”不受任何监督制约 , 有权任意运用“圣库”内的公共财产 , 这必然要走向腐败 。
在天京变乱和石达开出走之后的 1859年 , 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 , 并被洪秀全封为干王 , 总理朝政 。他上任不久 , 便颁布了《资政新篇》 。根据“因时制宜 , 审时度势”的原则 , 他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然而 , 这个在当时代表了新的政治观点具有十分鲜明进步意义的纲领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付诸实施 。在整个太平天国史中都没有看到什么治国良方 , 这也难怪最终灭亡的厄运 。
四、政治上腐败是太平天国加快灭亡的根本原因 。
太平天国起义时的目的是打击封建势力 ,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目的下 ,  1853年定都天京后的太平天国却变成了一个新的封建势力 。在取得一些胜利后 , 坐享其成 , 不思进取 , 最终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
在封建社会 , 反抗统治者压迫的农民战争当然是正义的 , 但最终却不可能建立一个超越封建专制的特殊政权 。太平天国也不例外 , 早在一八五一年三月 , 金田起义不久 , 洪秀全就登极称天王 , 年末又在永安下诏分封五王 。在洪秀全旨准颁行的《幼学诗》充满中“生杀由天子” , “王独操威柄”的帝王思想 。定都天京后 , 太平天国的皇权专制、等级制度更是恶性发展 。与历代封建皇帝一样 , 洪秀全本人也以“朕”自称 , 经常告诫臣民“天下万国朕无二”、“朕乃天父上帝真命子” , 将自己比作“太阳”、“日头” , 臣民遇见天王必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真命天子”当然是世代相传 , “爷哥朕幼坐天国” , “父子公孙永作主” 。不仅天王世袭 , 各王也都世袭 , 从高官到基层官员如两司马也世袭 , “世食天禄”“累代世袭” , 打破了以往封建统治者只袭爵位不袭职位的惯例 , 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
到了后期 , 洪秀全全然不顾汹汹群情 , 给无功、无才、无德的洪氏族人大肆封王 , 引起他人的强烈不满 , 互相攀比 , 纷纷要求封王 。结果 , 后来总共封了两千七百多个“王” , 形成了一个极其强大的特权阶层 , 大大加重了平民百姓的负担 。
太平天国的封建等级之森严 , 也是史所罕见 。早在永安建制时就明确规定“贵贱宜分上下 , 制度必判尊严” , 君臣上下之间称呼、服饰、舆马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 违者要受到严惩 。官员朝见天王时必须下跪三呼万岁 , 见王爵则要下跪三呼千岁 。天王出行乘六十四人抬大轿 , 东王乘四十八人抬大轿 , 甚至连基层小官两司马也乘四人抬轿 。诸王出行有盛大的仪仗队 , 所有官民都必须回避或跪道旁高呼万岁或千岁 , 倘有继续步行者则斩无赦 , 一些高官也因此受到了严惩 。
从天王到王与地方各级官员的生活也非常腐化 。刚刚入城一个月 , 敌人威胁还未解除 , 洪秀全就开始大兴土木 , 建造天王府 。建天王府每天征用万余民工 , 拆毁民房万余间 。宫中金碧辉煌 , 重殿叠宇 , 象征九重天庭 。金龙殿饰以黄金 , 绘以五彩 , 光彩夺目 。宫中珍宝无数 , 在外征战的太平军将领一直源源不断将各种奇珍异宝运到天王府 。就连天王所用浴盆、夜壶等许多器皿俱以金造 。东王府也同样富丽堂皇 , 尤其是所藏珍宝 , 竟超过了天王府 。直到后期 , 大兴土木之风一直未息 , 如忠王李秀成驻在苏州 , 一直与敌紧张作战 , 但忠王府之豪华也令人叹止 , 据说仅次于天王府 。直到苏州城陷前夕仍一直动工 , 连后来进占苏州的李鸿章都惊叹“真如神仙窟”、“平生所未见之境也” 。封建帝王的后妃制度同样也为太平天国所继承 , 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早在永安建制时 , 洪秀全就有三十三个“王娘” , 到天京后有八十八个“王娘” , 还经常挑选民间秀女入宫 , 就连九岁的幼主洪天贵也分了四个“幼娘娘” 。其他诸王大多也都如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