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轶闻 日本曾试图迁都中国东北进行最后决战
1945年日本法西斯曾妄图在“本土决战”失利后迁都中国,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与盟军继续对抗 。
1945年6月,美军攻占日本冲绳岛后,日本军部高层意识到“本土决战”已迫在眉睫 。在准备“本土决战”的同时,日本军方还制定了一份绝密的作战计划——即一旦“本土决战”失利,他们要将天皇和日本政府秘密护送到中国的日本占领区以继续战争 。
当时中国大陆上的侵华日军还具有一定实力 。日军第一步准备在华中和华南地区实施收缩,撤出广西和湖南(在广西地区的日军4个师团从1945年4月起已经开始撤退,预计到8月份撤退完毕),然后集中兵力固守长江下游和长江以北地区 。待“本土决战”显现出不利于日本的态势后,再将天皇和政府护送至长江以北的某一军事重镇,利用中国广大的战略空间来争取与盟国“有条件停战” 。
该计划认为美英盟军在经过“本土决战”后实力将大打折扣,最多只能在淞沪一带再实施一次登陆作战,而日军会在上海等地节节抵抗消耗盟军的机动力量,使盟军失去继续进攻的能力,从而为“有条件停战”创造机会 。
二战时期,日本国会曾提案迁都中国,一个方案是先迁都沈阳然后再迁北京,一个方案是直接迁都北京,理论基础是:蒙古人,满洲人都曾顺利统治中国 。大和民族也能统治中国,在迁都的同时,从日本移民一百万到北京,之所以没有执行,主要是负责移民任务的军方考虑到移民百万需要的船只和海上运输安全不能保证,因此暂不执行,将来再说,再后来就是日本战败 。”
当时中国的侵华日军还具有一定实力 。日军第一步准备在华中和华南地区实施收缩,撤出广西省和湖南省(在广西地区日军4个师团从1945年4月已经开始撤退,预计到8月份撤退完毕),然后集中兵力固定长江下游和长江以北地区 。待“本土决战”显现出不利于日本的态势后,再将天皇和政府护送至长江以北的某一军事重镇,利用中国广大的战略空间来争取和盟国“有条件停战” 。该计划认为美英盟军在经过“本土决战”后实力将大打折扣,最多只能在松沪一带再实施一次登陆作战,而日军会在上海等地节节抵抗消灭盟军的机动力量,使盟军失去继续进攻的能力,从而为“有条件停战”创造机会 。
战后这份绝密作战计划被美军发现 。由于其中有些内容相当敏感,美国军方将此文件封存了长达60年之久,直至2006年方将其在小范围内公布 。
美国媒体还报道了战后美国军事专家对此份作战计划的评论,他们认为此份计划忽略了苏联会出兵,以及中国敌后抗日武装的力量 。很明显,苏联的参战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军队大反攻将使侵华日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日军军部狂妄地认为关东军至少能将苏联红军挡在山海关之外,后来的历史证明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
【二战轶闻 日本曾试图迁都中国东北进行最后决战】不过此计划万一实施,还是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 。美国军事专家指出,日军在垂死挣扎之际还敢指定“迁都中国”再战的计划,主要是由于中国国内的党派争端和国民党军队的“不争气” 。当盟军已占领冲绳岛时,那些美械装备的蒋介石军队却还在广西徘徊,在其它几个省份,国民党军队甚至还在进行防御作战,由此给了日军以可乘之机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日军迁都中国再战的计划胎死腹中 。
推荐阅读
- 日本明治天皇的生平简介 怎样评价明治天皇?
- 杨玉环流落东洋之谜!甚至在日本有了后裔?
- 日本人最想盗挖的中国帝王陵 竟然是他?
- 日本天皇靠什么说服全体国民投降?
- 日本传说最放荡的未婚女皇 用身体统御群臣
- 日本古代历史上著名奇闻“天皇造反”是怎么回事
- 三国第一猛将吕布为什么在日本受到如此追捧?
- 日本战败后竟这样做 为美军提供慰安服务内幕
- 杨玉环其实并没有死 而是漂洋过海到了日本?
- 日本自平安时代起曾大量使用中国铜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