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代被粉饰的大捷 日军“无血占领”贵州独山

读过近代史的人都知道:1944年底 , 日军曾经占领过贵州的独山 , 并且 , 独山县城也是抗日战争中日军侵入中国内地的顶点 。
有一些文章评价:“独山之战胜利地终结了日军的一号作战” , 甚至还有人妙笔生花、宣传国军将士在“独山战役”中的英雄业绩 , 歌颂他们力挽狂澜、阻挡了日军的凌厉攻势 。
翻开资料看一看 , 日本方面把进出独山的经过称为“乘胜占领” , 国民政府则将独山之战称为“大捷” 。而如果去问一问独山县当地的老百姓 , 他们会说:根本就没有打!
确实是没有打 。严格的说 , 1944年12月 , 发生在贵州境内的“战事”不能算做是真正的“作战” , 正确的称谓应该是--“黔南事变” 。
1944年 , 日军发动了旨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 , 从4月至11月 , 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的国民党军全面溃败 , 接连丢失大小城市126座 。11月22日 , 南宁失守 , 同时 , 中越边境的日军得以会师 , 至此 , 支那派遣军总司令部“一号作战大纲”提出的目标全部达成 。
11月28日 , 岗村宁次电令第六方面军第11军(代号“旭”军 , 司令官横山勇中将)停止追击 , 要求他们“撤离黔桂铁路 , 将防线设置于柳州、宜山一线” 。可是 , “旭军”却回电说:命令来晚了 , 他们已经追进贵州境内了 。
本来 , “一号作战大纲”的最后一期目标是夺取粤汉铁路南段 , 并没有要求越过黔桂边境作战 。因为 , 这时候中国的铁路干线已经全部被日军占领 , 残存的从广西边境到贵州都匀的这一小段铁路支线对中日双方都没有什么实际价值 。日军大可不必深入贵州境内冒险 。
可是 , 日本“旭军”此时的士气正旺 。他们发现国军的大批主力正陆续南下 , 遂认为自己应该继续保持攻击的态势 。这样做 , 一方面可以迫使中国军队远离广西 , 确保柳州至宜山的主防线的安全;另一方面 , 也可以制造“进攻贵阳和重庆”的假象 , 有可能减轻滇缅方向日军的压力 。
越过黔桂边境的日军部队是第3师团(代号“山”部队 , 师团长山本三男)和第13师团(代号“鹿”部队 , 师团长赤鹿理) 。由于山路狭窄、难***多 , 日军的两个炮兵联队、两个辎重兵联队和一个骑兵联队止步于边境附近 , 并没有真正进入贵州 。所以 , “黔南事变”中的日军主力其实只有六个步兵联队和两个工兵联队--这都是轻装部队 , 总数一万四千人 , 而且还是分兵行进的 。
在日军当面 , 国民党部队有八个军 , 总兵力超过了二十万 , 但是 , 他们却让日本人轻而易举地闯了进来 。
这八个军中 , 93军和97军原本是重庆的卫戍部队 , 属于老蒋的嫡系 , 战斗力应该还是可以的 。
9月份 , 他们匆忙赶到广西北部、增援第四战区 , 刚打了头一仗 , 全州就失守了 。93军军长陈牧农立刻被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逮捕、枪决 。93军随即后撤 , 从此不愿服从第四战区的调遣 。接着 , 南丹又失守 , 97军军长陈素农(浙江人 , 黄埔三期生)又被张发奎抓去扣押起来 , 幸亏他是蒋总裁的同乡、说情的人多 , 这才免于一死 。
张发奎如此的“严厉军法” , 其实有点公报私仇的嫌疑--因为就在前几天 , 他的侄子、第4军军长张德能因为长沙失守 , 被蒋总裁下令枪毙了 , 张司令说了许多好话也不管用 , 十分郁闷 , 于是逮着机会就杀了老蒋的学生 , 解一解心头之恨 。
张发奎这么一搞 , 不但没有起到整肃军纪的作用 , 反而把93军和97军整乱了 。汤恩伯在贵阳一喊话 , 这两支“嫡系部队”撒腿就走、跑到贵阳就散了架 , 到最后 , 两个军的人马连两个师都凑不齐 , 基本上失去了战斗力 。
九战区副司令长官、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杨森听说这个消息 , 也不愿意帮四战区干活了 。他觉得如果再和张发奎混在一起只会是得罪人 , 而且“不打仗的没有事 , 打了败仗反而有罪” , 于是就带着自己的20军(军长杨汉域)和26军(军长丁治磐)往回跑 , 一边跑还一边收容93军、97军的四川籍士兵 。结果等他跑回贵阳 , 兵力不但没减少反而还增多了 , 真正是兵强马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