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岭战斗最大收获 战地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 二 )
1939年11月4日夜 , 阿部规秀率部越过白石口 , 进至雁宿崖一带 , 但是连八路军和老百姓的一个影子都没找到 。扑了空的日军把八路军已经为之埋葬的尸体 , 一具具重新挖出来 , 用木杠子抬到一起 , 架上木柴 , 浇上汽油 , 点燃焚化 , 整条山谷弥漫着焚烧尸体的焦臭味 。他想让手下的士兵感受到同胞战死的悲愤 , 激起他们复仇的决心 。
烧杀掳掠
1939年11月5日 , 阿部规秀率部继续向白石口方向前进 。阿部规秀判断八路军的动向是“主力已向司格庄方向退走” , 遂决定“迅速追击” 。八路军牵制部队按预定部署边打边退 , 诱敌深入 。在八路军若即若离的诱击下 , 阿部规秀欲战不能 , 欲追不及 。当夜 , 阿部规秀率疲惫不堪的主力进入司格庄 , 却连八路军的影子都没见着 , 他气急败坏地命令部队放火焚烧老百姓的房屋 。
黄土交战
阿部两次扑空后 , 急不可耐 。日军侦察分队终于在黄土岭一带发现八路军主力 , 求战心切的阿部规秀置孤军冒进于不顾 , 沿着崎岖山路直扑黄土岭的八路军主力 。
1939年11月6日晨 , 当阿部规秀的部队闯入黄土岭时 , 八路军主力已在黄土岭以东的沟谷地区形成包围圈 。在快要进入八路军的包围圈时 , 看到周围的沟谷地形 , 狡猾的阿部规秀突然意识到:敌人以一部引诱我方 , 而主力向黄土岭附近集结 , 企图从我旅团背后进行攻击 。
为了摆脱八路军从“背后”攻击的危险 , 避免再度被歼灭 , 7日凌晨 , 阿部规秀紧急进行新的部署 , 做出部队继续东进 , 经寨头、煤头店、浮图峪返回大本营的决定 。阿部规秀令下属部队分批从黄土岭出发 。前进时 , 由先头部队 , 携轻重机枪 , 先占领路两侧高地 , 然后掩护大队缓慢前进 。企图通过这样的彼此接应 , 加强机动反应力 。
日近正午 , 阿部规秀的先头部队到达黄土岭东面的寨陀村 , 大部队却还拖在上庄子一线 。直到下午3点钟左右 , 后卫部队才离开黄土岭 , 长长的一队人马陆续进入峡谷中的小路 , 踏进八路军的包围圈 。八路军等这队人马都进入“袋子”后 , 才收紧“袋口” , 来个“瓮中捉鳖” , 从南、北、西三面进行合击 。在八路军的攻击下 , 阿部规秀的主力被迅速压缩在上庄子附近约5里长、百余米宽的山沟里 。一阵猛烈的袭击过后 , 整个山谷弥漫着浓烈的硝烟 。阿部规秀的部队被打得七零八落 。
为了挣扎摆脱包围 , 阿部规秀立即整顿部队 , 依仗精良装备 , 向八路军寨陀阵地方向冲击 , 遭到坚决打击后 , 又掉头东向 , 妄图从黄土岭突围 , 逃回涞源 。八路军第三团扼守阵地 , 死死封锁住日军退逃之路 。这时 , 八路军的增援部队也赶到战场 , 他们作为第三团的侧应从左面加入战斗 , 使包围圈进一步收拢 , 后路被堵绝的日军只能就地抵抗 。16时许 , 阿部规秀旅团主力已伤亡过半 , 乱作一团 。
毙命细节
就在战斗激烈进行的时候 , 负责迎头阻击任务的八路军第一团团长陈正湘、政委王道邦接到侦察兵报告 , 发现位于黄土岭与上庄子之间的一个名叫教场的小村庄附近 , 一座独立院落设有日军的临时指挥所 。二人随即命令配属的分区炮兵营迫击炮连 , 对准目标轰击 。
陈正湘在望远镜里发现 , 在南山根东西向的山梁 , 有3个向北凸出的小山包 。中间那个山包上有几个挎战刀的敌军官和几个随员 , 正举着望远镜向793高地及上庄子方向观察;在教场小河沟南面咫南山小山头100米左右的独立小院内 , 也有腰挎战刀的敌军官出出进进 。陈正湘判断 , 独立小院是敌人的指挥所 , 南面小山包是敌人的观察所 。他当即命令通讯主任邱荣辉跑步下山调炮兵连迅速上山 , 在团指挥所左侧立即展开炮兵连进入阵地之后 , 陈正湘指给他们两个目标 , 并要求他们一定将两个目标摧毁 , 杨九祥连长在目测距离以后说:“直线距离约800米 , 在有效射程之内 , 保证打好!”
推荐阅读
- 岭南才女冯银 才华横溢诗名扬 割股疗亲颇荒诞
- 上甘岭战役胜利不只“钢少气多” 炮兵立大功
- 北宋禁军怪事 热衷以“颜值”而非战斗力取悦百姓
- 这个“战斗家族”灭掉3个大国 却遭满门抄斩
- 揭秘一战时的战斗机对决 从手枪到机枪
- 抗战英烈陈子斌 在破袭同蒲路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 女娲炼石补天用黄土造人的故事
- 所向披靡 冷兵器时代战斗力最强的十支军队
- 李逵沂岭杀四虎故事简介
- 日本兵战斗帽后边的“屁帘儿”有什么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