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十大著名战争 春秋第一战之柏举之战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 , 吴国大军深入楚境 , 击败楚军主力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 , 一说今汉川北) , 进而攻破楚都郢(今荆沙北)的远程进攻战 。自周敬王五年吴王阖闾即位后.吴、楚争夺江淮霸权的斗争 , 转入吴国掌握战略主动的新阶段 。鉴于楚国虽然内政腐败 , 但地广兵多 , 阖闾在行人伍子胥、太宰伯嚭、将军孙武等人辅佐下 , 采取分师轮番扰楚 , “亟肄以罷(疲)之 , 多方以误之”(《左传·昭公三十年》)的方略 , 在大别山以东的楚国东境频频出击 , 使楚军疲于奔命达六年之久 , 战斗力大为削弱;又因吴军忽南忽北的小规模攻击 , 给楚国造成吴不会大举攻楚的错觉 , 也难于判定吴军的进攻方向 , 为尔后吴大军袭楚创造了条件 。
周敬王十三年 , 蔡(今河南新蔡)、唐(今湖北随州西北)两国之君 , 为报受楚勒索和被拘三年之仇 , 背叛楚国 , 与晋、吴结盟 , 使楚北侧失去屏障 。次年春 , 应蔡国之请 , 以晋为首的18国诸侯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盟会 , 共谋伐楚 。四月 , 晋又支使蔡国出兵攻灭楚之附庸国沈 。楚乃于当年秋发兵围攻蔡国 。吴国君臣认为倾全力攻楚的良机已至 , 决定以救蔡为名 , 经淮道秘密绕过大别山脉 , 从楚守备薄弱的东北部突入楚境 , 对楚实施出其不意的打击 。
是年冬 , 吴王阖闾亲率其弟夫概并伍子胥、伯嚭、孙武等 , 出动全国之兵 , 乘船溯淮水西进 。至战略要地州来(今安徽凤台) , 舍舟于淮汭(淮水弯曲处) , 登陆前进 。以蔡、唐军为先导 , 以3500精锐步卒为前锋 , 穿过楚北部的大隧、直辕、冥阨三关险隘(均在今河南信阳南 , 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 , 直趋汉水 , 深入楚腹地 , 达成对楚的战略奇袭 。楚不料吴军作此迂回奔袭 , 急派令尹子常、左司马沈尹戌、武城大夫黑及大夫史皇等仓促率军赶至汉水西岸布防 , 阻止吴军渡汉水攻楚都城 。
当吴、楚两军夹汉水对峙时 , 沈尹戌鉴于分散楚地的兵力尚未集结 , 易被吴军各个击破 , 终难阻遏吴军突破汉水防御;又针对吴军孤军深入 , 不占地利的弱点 , 主张充分发挥楚国兵员众多的优势 , 变被动为主动:由令尹子常凭借汉水之障与吴军周旋 , 正面牵制吴军 , 自己去方城(起自今河南叶县西南 , 沿东南走向至泌阳东北的一条长城)调集楚用以对付中原的兵力 , 迂回至吴军侧后 , 毁坏吴军舟船 , 阻塞三关 , 断其归路 , 尔后与子常军实施前后夹击 , 歼灭吴军 。值沈尹戌赶赴方城调兵之际 , 武城大夫黑认为楚军不宜持久 , 主张速战 。大夫史皇亦迎合子常贪功之心 , 怂恿其速战 。子常听信二大夫之言 , 又错误估计战场形势 , 以为凭实力可击败吴军 , 乃改变与沈尹戌商定的夹击吴军计划 , 不待沈尹戌军到达 , 擅自率军渡过汉水攻吴军 。这一轻率行动 , 既使楚军失去暂可依恃的水障 , 又陷入背水作战的不利境地 。
吴君臣得知楚军夹击之谋 , 及见子常军渡河来攻 , 为避免腹背受敌 , 且图扬长避短 , 抑制楚军战车多 , 利于平原作战的特点 , 发挥吴军步兵强 , 灵活机动 , 长于丘陵、山地作战的优势 , 乃因势利导 , 改变原定在江、汉腹地与楚军决战的计划 , 由汉水东岸后退 , 调动楚军于不利地形 , 寻机决战制胜 。子常错误认为吴军畏楚而退 , 紧追不舍 , 企图速胜 。在小别(山名 , 当是今湖北黄冈地区大崎山)至大别(今湖北境大别山脉)间 , 连续三战 , 楚军受挫 , 锐气大减 。子常方知非但不能速胜吴军 , 且有被吴军击败的危险 , 意欲弃军逃命 , 受到史皇指责 , 只得勉强继续作战 。
吴军调动楚军 , 使其疲惫 , 挫其锐气的目的已达 , 乃停止后退 , 于十一月十八日在柏举与楚军对阵 。阖闾弟夫概深知令尹子常不得人心 , 部众士气低落 , 认为先发制人 , 击溃子常军 , 尔后以大军继之 , 必败楚军 。阖闾虑及胜败在此一举 , 务求万全无虞之策 , 不同意夫概意见 。夫概见机而行 , 率自己所属5000人猛攻子常部 。子常军一触即溃 , 楚军大乱 。阖闾见夫概突击成功 , 当机立断 , 发起全面攻击 。子常惊惶失措 , 弃军逃奔郑国 , 史皇及其部属战死 , 楚军大败 。
推荐阅读
- 中国古代著名男宠 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黯然失色
- 揭秘梁山十大名不副实的绰号
- 揭秘民国武林十大宗师 李小龙师父
- 春秋战国政治 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
- 日本古代历史上著名奇闻“天皇造反”是怎么回事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十大禁书都写的是什么?
- 中国古代十大着名小三 西施名利双收
- 中国古代著名的婆媳关系 陆游唐婉钗头凤的故事
- 金庸武侠小说中最难练的十大武功 第一名竟是它
- 先秦四大荒唐的好色君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