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成长的的红军两兄弟 相逢在朝鲜战场上
父子三人同时入伍当红军 , 长征路上经生死
四川达县县城以东约百里有个叫岩门场的小山村 , 向守全、向守义兄弟俩就出生在这里 。他们的父亲向以贵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 , 终年劳累 , 全家人仍吃不饱穿不暖 , 艰难地度日 。
1926年是一个大旱之年 。向守全、向守义的母亲因患胃病无钱医治 , 又忍饥挨饿 , 年仅35岁便撒手西去 。一家人的日子从此更加艰难 。向以贵只好去给富有的人抬轿子 , 以挣些零钱养家糊口 。这样好不容易熬到了1933年的盛夏 。一天 , 他在抬轿的路上看到一支部队浩浩荡荡的开过来 。这是一支身穿粗布衣、头戴红五星、衣领缀着红领章的部队 。令他感到惊奇的是 , 他们无论走到哪里 , 对老百姓总是和和气气的 , 不仅不拿群众一点东西 , 而且还主动帮助群众干活儿 。“以前见过的军队总是走到哪里抢到哪里的呀!”向以贵从来未见过这样的部队 , 觉得很好奇 , 便悄悄来到这支部队的一个营地打听虚实 。
“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 , 是为广大劳苦大众求翻身解放的队伍 。”一位红军将领接待了他 。
“我算找到救星了!”向以贵双手作揖 , 对那位将领说 , “我一家5口人 , 早几年因饥荒 , 妻子和小儿子都饿死了 , 还剩下我们父子3人挣扎在讨饭的路上 。就让我们父子都参加红军吧 , 我们愿意为解放劳苦大众去战斗。”那位红军将领答应了 。就这样 , 向以贵父子3人同时穿上了红军的军装 , 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茫茫的长夜中 , 他们终于看到了光明 。
向以贵父子3人参加红军后被编入同一个连队 。一年后 , 红军开始新的战略转移 。当时部队有规定 , 一家人不能同在一个连队 , 3人只好分开了 。父亲向以贵分在红三十三团团部当炊事员 , 哥哥向守全分到红三十军八十八师师部警卫连当战士 , 弟弟向守义则被安排到红四方面军后方医院当看护员 。以前的十多年 , 他们父子3人相依为命 , 一起经历了无数的艰难曲折 , 如今为了革命事业 , 他们就要分开了 。3位红军战士挥泪而别 。
向守全所在的红三十军在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的率领下 , 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路 。向守全随八十八师从通江出发 , 经巴沙、毛尔盖 , 向川边马尔康进军 。
1935年8月29日夜 , 八十八师伏击部队等了一天后 , 敌人终于进入了伏击圈 。勇士们在熊厚发师长、郑维山政委的率领下 , 个个向敌人猛扑过去 。向守全英勇顽强 , 一直冲在队伍的前头 。这一仗打得痛快 , 经向守全之手击毙的敌人不下3名 。战后 , 向守全以出色的战绩荣立一等功 , 并被提升为班长 , 后又提为排长 。那一年他16岁 。1936年8月 , 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北上 , 向守全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他所在的八十八师翻越岷山 , 到达甘肃岷县抢占天险腊子口 , 全歼腊子口守敌一个营 , 为全军打开了通道 。在围攻岷县的战斗中 , 敌机投下的一枚炸弹在向守全身边几米外爆炸 , 向守全腰部和右脚受伤 , 血流如注 。他被送到了部队的野战医院进行救治……
与哥哥同时 , 向守义随红四方面军后方医院也踏上了艰难曲折的长征路 。
当时 , 15岁的向守义稚气未脱 , 个子小 , 力气弱 , 行军途中差点跟不上 , 但他咬紧牙关坚持着 。他边走边想:过了草地 , 红军会师后就可见到爹爹和哥哥了吧 。正是这种信念 , 激励着他克服了种种困难 , 经受住了战斗的洗礼 , 终于走出了莽莽草地 。
向守义随部队来到川西重镇马尔康时 , 正好八十八师也从这里经过 。当两支部队相遇时 , 向守义意外地看到了哥哥向守全 。这真是喜从天降 。兄弟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 互相祝贺胜利 。
“爹呢?”向守义迫不及待地问 。
“我正想问你呢 。你知道爹的情况吗?”
此刻 , 兄弟俩最想知道的就是父亲的下落 , 然而 , 他俩你问我 , 我问你 , 谁也不晓得父亲的情况 。
推荐阅读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李白真死于自己的水中捞月吗?他是怎么死的
- 抗战英烈周卓然 誓死抗日牺牲在中条山的骑兵少将
- 红楼梦中宝珠是谁?宝珠为什么做了秦可卿的义女
- 佤族的历史在“司岗里”中是怎样体现的
- 揭中国古人身份证 竟带防伪标识
- 吕洞宾墓中疑云 道士墓穴为何男女合葬
- 射雕中的郭黄恋 门不当户不对的经典结合
- 揭秘中国古代的女囚坐牢就失去贞操的潜规则
- 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第一次矛盾竟是因为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