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会战指挥官王耀武 被誉为“黄埔第一将”
王耀武(1904-1968) , 字佐民 , 汉族 , 山东泰安人 。抗日革命家 , 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 。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山东省主席、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山东绥靖统一总指挥部主任 , 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 , 中正剑持有人 。
1924年11月考入黄埔军校;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 , 率部创建第七十四军 , 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一师师长、副军长;1940年 , 因功升任第七十四军军长;1945年1月 , 升任第四方面军司令官;1945年5月 , 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 同年8月15日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 任受降主官;1946年1月下旬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 , 3月兼任国民党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10月23日 , 兼任山东省政府主席 , 并兼省保安司令、山东军管区司令等职 。
蒋介石称赞王耀武“善于带兵 , 有指挥才能” 。时人有“宁碰阎王 , 莫碰老王”之谓 。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 , 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弃工从军
王耀武 , 1904年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县上王庄(今岱岳区夏张镇上王庄)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
父亲与长兄早逝 , 在母亲培养之下成人 。9岁时 , 入本村私塾念书 , 拜张宝亭先生为师 , 读的是“四书”、“五经” 。19岁时 , 家境败落 , 不得不辍学谋生 , 投亲到天津 , 在天津租界里一家烟草公司充当干杂活的工人 。后南下上海 , 到马玉山糖果公司当了店员 。
1924年冬 , 黄埔军校在广州招生 , 便前往广州投考 。1924年11月 , 正式被录取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 。在军校学习期间 , 他严遵校训、勤奋学习 , 赢得了学生队总队长严重对他的青睐 。
展露头角
1925年9月 , 军阀陈炯明占领潮州、汕头 , 计划进犯广州 。国民革命军于10月1日开始第二次东征 。这次东征 , 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和学生军的教导团为主力 , 并动用了黄埔三期的学生 。王耀武还未毕业就参加了第二次东征 , 作战勇敢 , 表现突出 。
1926年1月 , 王耀武于黄埔军校毕业 , 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三团四连任少尉排长 。由于他作战勇敢、带兵得法 , 不久就被晋升为上尉连长 。
王耀武在参加第二次东征取胜之后 , 部队驻在潮州、汕头一带休整 , 后来又进驻福州 。王耀武任宪兵营第一连连长 。在福州期间 , 得到福州地方法院郑推事的欣赏 , 王耀武便娶了郑宜芝(别名郑宜兰)为妻 。
1928年春 , 王耀武奉命参加第二次北伐 , 作战对象是张宗昌、孙传芳的军阀部队 。日本庇护张宗昌 , 出兵干预 , 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 。蒋介石怕引发中日战争 , 下令绕道北进 。当北伐军奉命撤离济南时 , 王耀武有意留在城垣配合李延年团死守济南 。
中原大战 , 王耀武在此战中屡建战功 , 于是 , 1930年9月升至团。
围剿红军
1932年 , 王耀武所在的32旅奉命参加第四次围剿 , 被红军围在宜黄 。时任旅长柏天民准备撤退 , 王耀武力劝坚守 。王耀武所部坚守宜黄 , 苦苦独撑24天而城池不克。战后被任命为补充一旅旅长 , 少将军衔 。
1934年他率补充第一旅 , 打败方志敏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1月 , 王耀武率补充一旅和红十军团、红七军团在皖南谭家桥遭遇 。在谭家桥战斗中 , 红十九师长寻淮洲牺牲 , 红二十一师师长胡天陶被俘 , 战斗最后以红军主动撤退而结束 。战后 , 王耀武升任五十一师师长 。
抗战时期
淞沪抗战
1937年七七事变后 , 王耀武率五十一师从汉中前往上海 , 参加淞沪抗战 。战后五十一师与五十八师合编成立七十四军 , 以俞济时为军长 。之后七十四军成为国民党抗日劲旅 , 王耀武成为七十四军的一员主将 。
南京保卫战
1937年12月初 , 王耀武率五十一师参加南京保卫战 , 奉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的命令 , 负责淳化镇、牛首山一带的防御 。此役从12月7日开始到13日结束 , 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6天 , 终因武器悬殊而撤退 。
推荐阅读
- 淞沪会战秘闻 伪满洲国军队代替日军成为前锋
- 随枣会战简介 我军层层阻击最终将日军击退
- 1938徐州会战 台儿庄中国军队首次击败侵华日军
- 中国最后一位压寨夫人 为什么被宽大处理?
- 南昌会战日方充分的准备 战场上首次使用闪击战
-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神秘的湘西赶尸真相曝光
- 豫湘桂会战的一场关键战斗 方先觉孤军守卫衡阳
- 浙赣会战的发起原因 杜立特空袭东京后安全返回
- 湘西赶尸派背后的真相的真相是什么
- “花木兰” 武汉会战时的重机枪手原是女儿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