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赣会战的发起原因 杜立特空袭东京后安全返回
空袭东京 , 也称为杜立特空袭(Doolittle Raid) , 发生于1942年4月18日 ,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的一次行动 , 也是二战期间美军对日本本土实施的首次空袭 。杜立特空袭的实施 , 不仅是对日本违反国际战争准则不宣而战的一次报复 , 鼓舞了民心 , 提升了美军士气 , 为日后民众踊跃报名参军起到了一定的鼓舞和推动作用 。空袭本身依然为处于抗战艰难期间的中国军民带来了希望 , 包括之后所有针对日本本土的空中打击从此有了更加响亮的称呼——“空袭东京” 。
行动中 , 航空母舰大黄蜂号向西游弋至西太平洋海域之后 , 16架来自陆军航空队的B-25B米切尔中型轰炸机从航母甲板上陆续起飞 。16架轰炸机前去轰炸日本境内的军事目标 , 考虑到中型轰炸机无法在大黄蜂号航母上着舰 , 计划让轰炸机在轰炸结束之后继续向西飞往中国境内降落 。
此次突袭造成日本的损失其实微乎其微 , 却仍然大大提升了美国人的士气 , 并使日本军部当局在民众心目中的威信发生动摇 , 对当局是否有能力赢得对外战争的质疑之声此起彼伏 。遭受打击之后 , 日本不得不从印度洋调回强大的航母编队 , 用以防卫本土 。突袭也令日本帝国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死后追授为元帅)确信美军太平洋舰队依然具备打击力 , “威胁一日不除 , 帝国一日不得安宁” , 遂下定决心 , 集中力量攻击中途岛——中途岛战役 。此一战 , 美国海军于太平洋中部之中途岛附近海域击毁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和飞龙号四艘航空母舰 , 重创日本帝国海军 , 成为双方海军力量对比的转折点 。
珍珠港遭袭之后 , 美军战场上连吃败仗 。公众一片哗然 , 士气低落 。1941年12月21日在白宫召开的参谋总长联席会议上 ,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向与会成员指示军队应尽快组织针对日本的报复性打击 。
打击采取空袭的模式 , 这一概念来自于负责反潜法案参谋次长的海军上校Francis Low 。他曾经几番视察位于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的海军机场 , 发现那里的跑道涂上了航空母舰甲板上的图案 , 用作飞机着舰训练 。1942年1月10日Francis Low向海军上将Ernest J. King汇报了这一发现 , 他认为只要加以训练 , 双引擎的陆基轰炸机能够从航母甲板上起飞 。King表示同意 , 遂任命本已退役的空军中校杜立特负责策划方案并带领行动 。杜立特退役之后 , 从事民用飞机事业 , 是当时著名的飞行员和航空工程师 。
执行空袭的轰炸机方面 , 要求至少能携带一枚重达2000磅(910公斤)的炸弹续航2400海里(4400公里) , 在当时所有的飞机中 , 最终选中了北美航空公司出产的B-25B米切尔轰炸机 。军方也曾考虑过B-26Marauder , B-18 Bolo和B-23 Dragon三款轰炸机 , 但因各种理由未予使用 。B-26起飞时的最短滑行距离超过了航母甲板 , B-23的机翼宽度比B-25大了近一半 , 占地太大 , 若带上航母 , 不仅作战飞机数量要削减 , 更会撞上岛式塔楼 。几番斟酌后 , 杜立特选择了B-18和B-25 。但不久B-18也因机翼太宽被淘汰 。[3]
B-25属新款飞机 , 尚未用于作战 , 这也是杜立特所担心的一点 。但之后B-25的测试显示了它足以满足此次空袭的要求 。在杜立特首次汇报方案时 , 他的计划是空袭结束后 , 飞机可以飞往海参崴 , 这样航程就可缩短600海里(1000公里) , 依据租赁法案 , 着陆之后这些B-25可暂时移交给苏联 , 机组人员就可返回美国 。为此白宫派专员前往苏联密谈 , 却无果而终 。原因就在于苏联于1941年4月早已同日本签订了中立条约 , 斯大林不想拿同美军合作来得罪日本 。白宫认为 , 即便苏联同意降落 , 机组人员也有被移交给日方的危险 。因此降落苏联的方案遭到否决 。
行动过程
方案确定使用B-25轰炸机之后 , 两架B-25搬上了停泊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的大黄蜂号航母甲板 , 于1942年2月3日毫不费力地从航母上成功起飞 。空袭计划因此迅速得到了批准 , 第17中型轰炸机大队前往诺福克 , 开始从中征募志愿者 。之所以选择第17中型轰炸机大队是因为首批B-25就是分配到该大队服役的 , 截至1941年9月该大队的全部4个中队均已配备了B-25 。第17大队不仅是美国陆军航空兵中的第一支中型轰炸机大队 , 而且机组人员驾驭B-25的经验也最为丰富 。美国参战后 , 第17大队最先是隶属于陆军航空兵第8轰炸机军团 。
推荐阅读
- 淞沪会战秘闻 伪满洲国军队代替日军成为前锋
- 随枣会战简介 我军层层阻击最终将日军击退
- 朱元璋为何杀刘伯温 淮西派和浙东派之间的争斗
- 1938徐州会战 台儿庄中国军队首次击败侵华日军
- 南昌会战日方充分的准备 战场上首次使用闪击战
- 豫湘桂会战的一场关键战斗 方先觉孤军守卫衡阳
- “花木兰” 武汉会战时的重机枪手原是女儿身
- 鄂西会战的时间和经过 依托石牌血战侵华日军
- 亲历者回忆常德会战 士兵牺牲时都抓着敌人
- 抗战英烈陈飞龙 常德会战盖家冲战斗中壮烈牺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