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避暑九大神器袭来 最后一条最管用!
“夏九九”是以夏至日为起点 , 每九天为一九 , 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 。同样 , 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 。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 , 遗憾的是它不广为流传 , 其实“夏九九”确实生动形象地反映日期与物候的关系 。如最能反映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的是在湖北省襄阳老河口市一座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 , 其全文是:夏至入头九 , 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 , 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 , 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 , 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 , 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 , 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 , 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 , 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 , 开柜拿棉衣 。百川就根据这首古代歌谣 , 为您归纳了三伏天避暑的“九大神器” , 希望能帮助您平安健康快乐地渡过火热的夏天 。
一、扇子 。扇子据传是虞舜所制 , 在我国存在至少也有四千年以上的历史 。扇子最早是一种礼仪用品 , 如我们经常看到皇帝后面两个人举着的东西 , 就叫掌扇 。还有 , 古代只有有身份的人 , 才能用扇子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有“羽扇纶巾 ,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词句 。现在 , 扇子已经是引风用品 , 成了人们夏天必备之物 。
二、凉席 。俗语说“要想睡得好 , 凉席少不了” 。现在的凉席种类太多了 , 如草席、竹席、藤席、凝胶凉席、棉麻藤席、真皮凉席、粗布凉席、竹纤维凉席、亚麻凉席、麻将凉席等十大类上千个品种 。每个人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取 。但中医讲 , 不宜赤膊睡凉席 。
三、瓷枕 。古人的瓷枕特别精致 , 表面覆以青釉 , 冰凉通透 , 睡上去“半窗千里月 , 一枕五更风” 。女词人李清照名作《醉花阴》里有一句“佳节又重阳 , 玉枕纱橱 , 半夜凉初透 。”此处的玉枕就是青白釉瓷枕了 。
四、罗纱衣《汉书·江充传》记载:“充衣纱縠裨衣” 。颜师古注:“纱 , 纺丝而织也 。轻者为纱 , 绉者为縠 。”罗纱衣具有轻便、透气性好、能吸汗等特点 , 在古代就是过夏的宠品 。
五、遮阳伞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伞的国家 , 上至皇帝出行的黄色罗伞 , 下至百姓的遮阳避雨工具 , 可以说伞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受汉族文化影响 , 亚洲许多国家很早就有使用伞的传统 , 而欧洲至16世纪才开始风靡中国伞 。在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 , 就是女性在人多的大街上打伞时 , 千万注意伞边角别扎到其他行人 。
六、用冰祛暑 。据早在《诗经.七月》中 , 就有“凿冰冲冲”窖储度夏的记载 , 避暑纳凉在人们的夏季生活中由来已久 。根据《大清会典》中记载:清代在紫禁城、德胜门外、正阳门外等设有专门储藏冰块的官窖计十八座 。冰窖采用埋入地下一点五米的半地下形式 。每年三九御河起冰后 , 由采冰者凿成规定尺寸的方块拉入冰窖 , 待转年的夏天使用 。虽然冰窖有官窖、府窖和民窖之分 , 但因价值昂贵 , 寻常百姓家往往对上述的两种最好的避暑方法只能望凉兴叹 。但现代人有了冰箱 , 一切就变得简单了 。
七、冷饮 。冷饮不是现代才有的产物 , 早在商朝就有富贵人家藏冰而饮 , 以后历朝历代加以改进 , 至周朝出现了专掌冰权的“凌人” , 唐代有了“冰商” 。此外 , 吃西瓜 , 饮茶 , 喝莲子羹 , 酸梅汤 , 也是人们常用的避暑方式 。
八、移居避暑 。动物界的候鸟便是采取这个办法 。清代从康熙皇帝以后 , 历任皇帝每年夏季都会离开故宫到颐和园、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去避暑消夏 。古代这样的避暑方式 , 非一般人可以享受到 , 不具普遍性 。但是 , 现代人采用这种方式避暑已经司空见惯了 。
【古代避暑九大神器袭来 最后一条最管用!】九、心静自然凉 。千字文有言“心动神疲” 。百川直译为“心随事动精神疲” 。最绝的还是要数 , 从心境上来消夏 。水畔凉亭 , 孟浩然“散发乘夕凉 , 开轩卧闲敞” 。山涧泉旁 , 诗人释英“六月山深处 , 轻风冷袭衣” 。去寺院纳凉的也不在少数 , 白居易“非是禅房无热到 , 但能心静即身凉” , 可谓一语道破禅机 。相比于古人 , 三伏天还是那么热 , 空调房却又凉 , 只要心有静 , 在哪里 , 都可以随时感受到如沐春风的凉爽 。这是一个很多人需要修为的、难以达到的境界 。
推荐阅读
- 揭秘古代宫廷投毒三大秘法 古代皇家投毒谜案
- 用石油大败突厥骑兵!看石油在古代的妙用
- 古人更偏爱平胸 揭秘古代丁香乳更受欢迎
- 揭秘中国古代的女囚坐牢就失去贞操的潜规则
- 古代女子出嫁洞房“八件套” 是些什么东西
- 中国古代著名男宠 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黯然失色
- 古代文人笔下的阴间妓院 死后重操旧业
- 古代皇帝房事 后宫佳丽生理期“带血作战”
- 古代如何放假 唐代3个黄金周 宋代春节一个月
- 古代富商是如何让郑板桥给自己画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