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嫦娥5号新发现:1吨月壤含水约120克!谁是月球的“造水工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20年12月17日 , 我国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 , 带回来了1731克月壤 , 其中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 占到总量的75% , 此外还有氧化钠、氧化钙 , 铁橄榄石 , 颜色偏深 , 且有多种样式 。
和我国的月壤相比 , 美国从月球带回的328公斤月壤呈灰白色 , 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锰、氧化镁、氧化钠、氧化钾 , 两者有一定的差异 。
我国按照“两个部分、三个用途”的原则处理
我国对月壤的研究正在快速推进中 。 1月8日 , 《科学·进展》发表了一篇由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其他单位撰写的一篇月壤研究文章 , 指出嫦娥五号采样区的月壤中水含量约120ppm , 也就是说该区域每1吨月壤含有120克水 。
而从其他地方溅射到采样区的岩石中含水量为180ppm , 即每吨岩石约有180克的水 。 这是我国首次在月表原位条件下获得的月球含水量 , 意义重大 。
需要指出的是 , 检测月壤数据的仪器为“月球矿物光谱仪” , 月壤中的水并不是能够流动、饮用的水 , 而是矿物质中的水分子或者羟基 , 需要经过一系列转化才能被人饮用 。
实际上 , 我国的月壤整体“偏干” , 因为嫦娥五号着陆点在吕姆克山附近 , 吕姆克山实际是一个1300米高的火山群 , 位于风暴洋北部 。 大约在13亿年前经历一场激烈的火山喷发 , 受此影响 , 月壤如同经历了脱气一样 , 不可能含有太多的水 。 而岩石比月
月球上没有绿色植物 , 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 那么月壤的水是哪里来的?
研究者认为这些水分子、羟基大部分是太阳风的杰作 。 太阳风是从太阳的上层大气中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的带电粒子流 , 由质子和电子等微物质组成 。
粒子流在运行过程中有一股强大的动力 , 以200~900千米/秒的速度涌向宇宙空间 , 部分粒子流最后分别“坠入”不同星球 。 2012年3月7日 , 地球上遭遇了10年来最强的一次太阳风暴 , 陆地上的无线通讯受到了显著影响 。
早在1952年美国化学家哈罗德·尤里对太阳风暴进行深入分析后 , 指出太阳无法照射的月球洼地上可能存在水或与水类似的挥发性物质 。
也正是因为太阳风和月球火山的因素影响 , 月球上水的分布极为不均匀:有的地方“偏湿” , 含有大量水 , 容易被检测到;有的地方“偏干” , 取再多
从1969年阿波罗11号第一次登月 , 到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返航 , 6次成功登月美国从月球上带回了的328公斤月壤 , 穷尽手段也未检测到水分 , 所以当时科学家一度认为哈罗德的猜测是错误的 , 月球上压根不会有水 。
转折发生在1978 , 苏联发射了月球计划中最后一颗探测器“月球24号” , 和以往探测器不同的是 , 采集的是月球地表下2米深的月壤 , 总计170克 。 而就是这一批月壤 , 苏联科学家从月壤中检测到了微量水分 。
这一结果却饱受争议 , 一方面是因为含水量实在是太少 , 可能存在检测误差;另一方面有专家怀疑月壤返回地球后 , 保存不够严密从而有湿空气渗入 , “污染”了月壤 。
推荐阅读
- 110光年外类日恒星大爆发,朝地球方向抛出1万亿千克致命物质
- 微波技术在许多的量子平台上无处不在,并且可以精确控制和读出量子态
- 什么是磁层,在哪里?
- 通过一些自然现象,可以预知冬季的气候
- 人类首次触摸太阳!美国探测器穿越太阳大气层,高能粒子肉眼可见
- 猛兽侠:急先锋打败狂飙后,为何要毁掉其火种,交给黑猩猩不行吗
- 托卡马克和仿星器的主要区别
- 支持偶极和高阶等离子体模式的纳米桥菱形天线
- 人类还能存在多久?科学家通过公式计算得出:2779年人类或会消失
- 假设200公斤的螳螂,和200公斤的老虎打一场,谁会更厉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