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拍摄到超新星爆发前后,是科学理论被颠覆,还是完美验证?



首次拍摄到超新星爆发前后,是科学理论被颠覆,还是完美验证?


文章图片



首次拍摄到超新星爆发前后,是科学理论被颠覆,还是完美验证?


文章图片



首次拍摄到超新星爆发前后,是科学理论被颠覆,还是完美验证?


文章图片



首次拍摄到超新星爆发前后,是科学理论被颠覆,还是完美验证?


文章图片



首次拍摄到超新星爆发前后,是科学理论被颠覆,还是完美验证?




科学界过去已经拍摄到了许多超新星爆发的照片 , 但都是在爆发后才发现的 。 最近 , 一些科学家首次拍摄到了一颗超红巨星最后的时刻 , 目睹了这颗超级巨星的自毁过程 。 这个发现刊登在最近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期刊》上 , 论文介绍 , 在这颗名为SN 2020tlf的超红巨星爆发前 , 科学家们持续观测了130天 。 这是一颗位于NGC 5731星系内的恒星 , 质量约太阳的10倍 , 距离我们约1.2亿光年 。
科学家们目睹了这颗恒星在最后的坍缩前就猛烈喷发 , 最终爆发成一颗II型超新星 。 超新星爆发后 , 天文学家对它进行了持续的监视 。 报道出来后 , 引起了社会广泛热议 。 有人(包括我)认为这次发现 , 完美地验证了恒星理论;但也有人认为颠覆了过去的理论 。
如我看到有一篇自媒体文章 , 打出了这样的标题:“人类第一次亲眼看到 , 恒星死亡全过程 , 发现之前的科学理论全错了” 。 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 会误导读者 , 因此向平台建议纠正 , 不料平台迅速给出的答复是没有发现内容违规 , 大概是机器自动答复吧 。 科普要严谨 , 是不能糊弄人的 。 为了以正视听 , 这里就特发一篇文纠正这个说法 。 红超巨星会悄无声息地死亡吗?这位作者之所以说理论全错 , 似乎依据是说过去理论认为 , 超红巨星死亡是悄无声息的 , 我实在不知道这位作者在哪里看到这种“理论” 。 正确的天文物理学理论是:红超巨星是大质量恒星演化末期的濒死状态 , 其结局就是超新星爆发 , 爆发后会留下一颗中子星或黑洞 。
比较典型的超红巨星有不少 , 其中比较典型的是猎户座的参宿四 , 这是一颗约太阳质量11.6倍的恒星 , 现在已经演化到了最后的红超巨星阶段 , 半径达到了太阳的近千倍 , 如果参宿四在太阳位置 , 其边缘部分就将近在木星位置 ,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将被吞噬掉 , 木星也会被气化 。 科学家们对这颗星的死亡时间推测有些不一 , 有的认为在千年内就会发生超新星爆发 , 爆发后会留下一颗中子星 。 参宿四实际上就是和SN 2020tlf质量和性质相近的一颗超红巨星 , 最终的结局都是通过II型超新星爆发 , 留下核心一颗中子星 。 这次科学观测到SN 2020tlf爆发 , 整体上是符合理论预测的 , 只是一定程度上充实了以前对红超巨星爆发前状态的推测 。 所谓爆发前推测 , 是因为过去从来也没有看到过从爆发前一直到爆发的过程 , 以为II型超新星爆发是突然爆发 , 没有预兆 , 因此认为爆发前比较平静 。
其实恒星演化到这个时刻 , 猛烈爆发前是不可能没有预兆的 , 内部热核反应失控的过程会导致光辐射猛烈增加 , 内部结构急剧变化而猛烈喷发气体 , 这些都是符合逻辑的 , 而这次观测结果只是证实了这一点而已 。 但不管如何说 , 超红巨星最终死亡都不可能是悄无声息的 , 而是轰轰烈烈的爆发 , 虽然细节上有新的发现 , 但总体上说 , 是完美验证了恒星演化理论 。 因此 , 所谓“过去的科学理论全错了”的说法 , 实在是自己错得太离谱了 。 恒星的尸骸有四种 , 个个死法不同死得最悄无声息的是红矮星 。 由于其质量较小 , 核心压力较小温度较低 , 核聚变比较平和 , 当核心的氢烧完后 , 核聚变就会停止 , 温度压力无法点燃后续的核聚变 , 星体慢慢冷却成为一颗黑矮星 。
不过正是由于红矮星质量小 , 核聚变反应慢 , 燃料消耗小的缘故 , 其寿命超长 , 一般都在数千亿年甚至数万亿年 。 迄今为止 , 宇宙寿命还只有138亿年 , 因此所有的红矮星还都处于青少年时期 , 没有一颗红矮星死亡变成黑矮星 。 其次 , 死得比较低调的是我们太阳质量左右的这种恒星 。 太阳质量0.8倍到8倍之间的恒星 , 核心部分的氢燃料烧完后 , 核聚变暂时停止 , 星体坍缩的重力收缩压会大大提升核心温度和压力 , 导致氦以后元素的核聚变 , 一直到碳元素结束 。 这个过程 , 由于引力和氦闪等一系列内部变化 , 会导致恒星外壳膨胀 , 这样就变成一颗红巨星 , 半径将达到过去的200倍左右 。 而且随着膨胀的加大 , 外围气体物质会渐渐飘散到太空 , 最终在核心部分留下一个致密的碳核 , 体积只有地球大小 , 质量却有太阳的0.5~1.4倍 , 这就是白矮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