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谋略 记住,名人是最有效应的人脉

酒桌文化:记住,名人是最有效应的人脉
记住,名人是最有效应的人脉
企业老板希望依托名人宣传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名人也希望借助企业的实力来发展自己的事业或实现某种心愿;企业与名人这种互相依存、相互需求的合作意愿,为企业营造“名人效应”创造了条件 。
企业策划者适时地抓住这种机遇,拉名人“入伙”,或借名人的故乡情谊为名,邀名人“加盟”自己的企业,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升企业和产品知名度的策略 。一旦拉进或请来了名人,无异于给你的企业请来了一尊“财神”,传媒自然会为你免费宣传,新闻、广告效应即时见效,达到名人效应的效果 。
健力宝集团的前身是三水酒厂,一家濒临于破产的有一百多位员工的小酒厂 。在厂长李经纬的带领下,用了10个月时间,经历120次试验,研制出一种色泽柔美、气味清香可口的新型运动饮料 。但是,要把这种饮料推出市场,让消费者接受,还需花费一番心思,要走的路还长着 。
李经纬和世界级体操王子李宁早有交往,李经纬曾和李宁作过一次深谈,得知李宁退役后最大的心愿是办体操学校,培养体操人才 。这使李经纬想起外国一个著名运动员退役后创办运动鞋厂的故事 。他深知,如果李宁退役后加盟健力宝,以李宁的知名度,名人效应将为健力宝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
1989年初夏,正当健力宝如日中天时,世界体操王子李宁卸甲退役,加盟健力宝集团,并创建“李宁”运动服装品牌系列,这消息引起社会的巨大震动 。
【职场谋略 记住,名人是最有效应的人脉】李宁加盟健力宝不久,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已到了倒计时 。但是,那时国内企业对赞助亚运会并不热心 。火炬接力是国际大赛不可少的一个重要仪式,国内却没有一个企业主动站出来响应,倒是有四家外国公司提出承揽火炬接力的专利权,其中一家是韩国汽车公司,愿意出资250万美元包揽火炬接力的专利权 。
负责这项工作的张百发见此情景,心急如焚 。这时候,有人提起健力宝,深知李经纬的胆识与气概,意料他不会放过这样好的时机宣传自己的产品;以此同时,国家体委也公开表示,希望健力宝带个好头,大力支持亚运会 。
火炬接力活动只是亚运会的前奏曲,值得投放如此大的赞助费吗?李经纬心里没底,迟疑不决 。
李宁说,我知道国际有个惯例,任何大型国际运动会的圣火点燃活动,赞助此项活动的都希望是本国的团体或企业 。如美国洛杉矶奥运会,许多家外国公司都出高价竞投圣火接力活动的专利权,但美国奥运会筹委会宁可接受一家出价较低的本国企业,也不让国外企业承揽此项活动,这是国家的尊严问题 。我想,我们不一定要出250万美元与韩国企业竞争,亚运会筹委会会衡量利弊的 。
李经纬惊奇地望着李宁,高兴地说,按你意思,你会怎么做?
李宁告诉李经纬,他可以去北京谈,争取一个公道的价钱 。
李经纬同意李宁的看法 。李宁即飞北京,向筹委会表达了健力宝的意向 。一个月之后,亚运会筹委会宣布健力宝赢得亚运会火炬接力的专利权 。其实,健力宝支付的赞助费是260万元人民币,而李宁本人则被委任为西藏念青唐古拉火炬接力的第一站接力手 。
第十一届亚运会圣火接力活动由健力宝独家赞助 。为了做好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健力宝集团成立了以李经纬为总指挥的四个护送小组,分头奔驰在四条圣火接力的路线上 。在为期一个月的圣火接力活动中,国内外观众——不管是现场观众还是电视观众高达25亿之多,使健力宝饮料和“李宁”牌运动服人气飙升,深入人心 。
在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上,健力宝的广告悬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吉祥物“熊猫盼盼”印有健力宝的商标;李经纬的镜头和“李宁”牌运动服的镜头也频频出现在荧屏上,给亿万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亚运会开幕的第三天,法国一位商人要求做健力宝的法国代理商,并签订了代理协议和订购合同 。
亚运会结束后,苏联、泰国等商人慕名而来,洽谈在本国设立分厂意向 。由于亚运会良好的广告效应,海内外客户纷纷前来订货,出人意料地迎来了一股汹涌澎湃的“健力宝热”和“李宁运动服热”,健力宝集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 。尤其是1990年10月底在郑州举行的全国糖烟商品秋季订货会上,“健力宝热”被推上了高潮,几天之内健力宝订货量高达7.5亿人民币,打破了健力宝成立以来最高的订货纪录;同时,“李宁”牌运动服也走进了千家万户,家喻户晓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商家对“名人效应”的市场效益因受计划经济影响太深尚未觉醒 。健力宝敢吃“第一只螃蟹”,为打造健力宝成为中国“东方魔水”创造了先机,不得不叹服李经纬的智慧、胆量和气魄 。
健力宝借助世界体操王子的名气,适时地抓住第十一届亚运会的机遇,获得赞助火炬接力活动的专利权,以区区260万元人民币的经费,在亚运会上大出风头,获得空前绝后的广告宣传效果,一夜之间,亚运会圣火给中国消费者点燃了两把“火”,“健力宝热”和“李宁运动服热” 。这种市场效益就连李经纬和李宁都想不到,然而,这两把“火”确实在消费者的心里燃烧,从而打造了健力宝作为中国“东方魔水”的品牌形象和“李宁”运动服的运动品牌形象 。健力宝成功了,从此敲响了中国借助“名人效应”抢攻市场的钟声,才会有今天司空见惯的现象——企业不惜重金邀请名人做企业形象代言人的风潮 。
的确,企业策划广告时,邀请名人加盟,做形象代言人,等于请来一尊财神,为品牌带来人气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人气就是消费者,没有人气便没有市场,把名人的人气吸纳过来,成为企业的忠诚顾客,这是“名人效应”的魔力所在 。
请名人加盟企业,以达到名人效应的理想境界,要注意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和心理承受能力,不能越过产品的基本常识故意夸大其功效 。对名人的选择方面,要找与行业有关的名人做代言人,效果最佳 。
名人之所以为名人,是因为他们在某一领域表现得非常出色 。当然这些名人也有想在其他领域实现自己的梦想的欲望;从这个角度分析,他们有可能加盟到企业中来,借助企业的力量重新打造自己的声望 。企业对名人的这种态度当然是求之不得了,因为企业可以借助“名人效应”提升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 。这种合作相辅相成,满足各方的需求,达到双赢 。河南新谊集团,利用故乡情,将河南姑娘、世界乒坛皇后邓亚萍请到新谊旗下,为其产品“魔力王”口服液做广告,也是成功的企划例子之一 。
新谊集团为了树企业形象,经过精心策划后,聘请邓亚萍为新谊集团的名誉总经理 。
1993年3月,邓亚萍初任故乡新谊集团名誉总经理的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邓亚萍在会上发表“就职演说”时说:“从现在起,我就是新谊集团的一员了 。在今后的比赛中,我要尽力多拿金牌,为祖国争光,为新谊集团争光 。同时也希望新谊集团全体员工团结奋进,多拿产品金牌 。”
1993年8月,邓亚萍专用补品“魔力王”口服液新闻发布会在郑州举行,邓亚萍这个名誉总经理也专程从北京赶来出席,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我以十分激动的心情,感谢新谊集团把最好的产品“魔力王”口服液作为我的专用补品,球台如战场,“魔力王”使我有充沛的体力,保持了良好的竞技状态 。我将把“魔力王”送给我的同行、朋友,让“魔力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
世界乒坛皇后的名人广告效应,使新谊集团在1994年短短一年时间里,创年产值十亿多元人民币 。
消费者普遍有这样的心理,名人生活的环境与常人不一样,与名人有联系的事物必定是不一般的 。基于这种心理,人们纷纷追逐、效仿名人,所以,与名人沾边的东西也就容易成为抢手的东西,流行或者成为时尚 。因此,让名人开“金口”,对你的企业或产品给予肯定的评价,这种评价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只要你巧妙利用,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是最能征服消费者的广告词 。
欧美人都喜欢喝咖啡,罗斯福总统也不例外,尤其在疲劳的时候 。有一天,罗斯福总统与同僚们一起喝咖啡,闻到咖啡阵阵的香味,他当即这样赞美这杯咖啡:“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
当广告策划大师大卫·欧格威听到这句话后,便巧妙地用在他正在为麦氏咖啡设计的广告词中 。“滴滴香浓,意犹未尽”——托罗斯福的“金玉良言”,麦氏咖啡即刻成为大众喜欢饮用的咖啡品牌 。
名人开“金口”具有某种程度的可信性,大众相信名人,所以这样的广告有说服力,能征服消费者 。
请名人加盟凸现一个“借”字,能否吸纳名人的人气成为企业的忠诚顾客,这是关键,要找适当的时机造势,营造气氛,用不同的方式吸纳人气;慢功吸纳与大型炒作相结合,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希望一步登天,否则,很容易弄巧成拙 。
借名扬名是一种精明的商战策略,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收益大的效果,甚至具有死里回生的奇效 。借名扬名作为一种商战竞争战术,目的是借名抬高自己,发展自己,以奇招获取商业好处 。这种商战智术,在现代的商战中,屡用屡有成效 。
美国有一位书商,欲要出版一本畅销书 。要想热销,必须有非同一般的广告创意,并进行有效的宣传 。于是,他想出一个奇招 。时任美国总统是他的好朋友,他想请总统先生帮忙 。
一天,他求见总统 。总统跟他会面时,他拿出那本书,要求总统帮他写一篇评论 。总统日理万机,实在有太多事务需要处理,碍于情面,只好走马观花看了一遍,便对书商说:“这是一本好书 。”
于是,书商便把总统说过的这句话印在这本书的封面上:“这是总统认为很好的一本书 。”
人们都想知道这本总统认为很好的书到底好在哪里,于是纷纷去购买 。就这样,这本书热销了 。
这个书商吃到了甜头 。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有一本书要出版,他又希望借助总统的名气来促销,并又求见总统 。那天,总统急于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见朋友为此事而来,有点不耐烦了,拿过书连打开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便把书放在一边,有点不好气地说:“这是一本非常糟糕的书 。”
于是,书商包装这本书时,在封面上印上了:“这是一本总统认为非常糟糕的书 。”读者为了看看总统认为非常糟糕的书到底是怎样的?便又纷纷去购买,于是,这本书又热销了 。
没过多久,书商又要出一本书,并以同样的方式求见总统,请总统评价一下这本最新的书 。这回总统无可奈何,一句话也没说,没有评价这本书 。书商见此,便在这本书的封面上印上:“这是一本总统难以评价的书 。”好奇的读者争相抢购这本书,想了解这本书为什么难以评价 。结果,这本书又热销起来 。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借名人为自己的产品做宣传,是一条几乎所有企业都采用的借名扬名成事的黄金法则 。这位书商借助总统的名气为自己宣传产品,比起花重金聘请名人做广告形象代言人是两码事 。利用名人做广告比聘请名人做广告更胜一筹 。
借名牌扬名也是商业策划中的一种奇招 。
甘肃天水啤酒厂,地处西北最大的自然森林区之一的小陇山林区边缘 。该厂生产的“大小啤酒”取历史名泉“甘泉”的水精酿而成 。虽然质量上乘,风味独特,但因品牌知名度不高,销售情况一般 。
1994年,甘肃天水啤酒厂负责人想与名产品联营的形式打开销路,经过多方取证、谈判,最后实现了与北京啤酒厂联姻,甘肃天水啤酒厂成为北京啤酒厂天水分厂,以“北京啤酒”的牌子推出市场;另一方面,北京啤酒厂通过转让技术和工艺指导的方式,提高甘肃天水啤酒厂产品的质量,使啤酒质量再上新的台阶,保证名副其实的“北京啤酒”质量 。这一招不仅使天水啤酒占领了天水市以及甘肃省的主要市场,而且打进了西安、宝鸡、绵阳等地,深受欢迎,销路顺畅 。
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同国外名牌联姻发展自己的策略,也应用得很普遍,而且大多数都比较成功 。
在白酒行业,行内有这样的说法:“南有茅台,北有皇台 。”茅台因为是国酒,所以大家都知道这个品牌,而皇台可能就没多少人认识了 。皇台酒是甘肃凉州皇台酒厂生产的一种酒,它巧用中国第一名酒“茅台”之名,抬高了自己的身份,消费者将“茅台”与“皇台”相提并论,使“皇台”与“茅台”并驾齐驱,实为借梯上楼的高明之举 。
眼下,“皇台”酒已由地方名酒跻身中国名酒、世界名酒行列,其品牌的身价日增,前景看好 。
曾经盛极一时的主题广告语:“南有茅台,北有皇台”的形容与愿望,似乎正在变成现实 。事实上,“皇台”酒不仅利用“中国第一名酒茅台”来抬高自己,而且“皇台”这一品牌名称也是借名扬名的结果,它是利用“凉州”历史文化名城中著名的历史名胜“皇娘娘台”而取名 。这种利用名山、名胜以及历史名人之名,古为今用,借名扬名的技巧,亦是企业策划中常用的方法 。又如借杨贵妃之名而来的“贵妃酒”,借杜康之名而来的“杜康酒”,借关羽之名而来的“关帝酒”等 。
巧借名牌、名人、名店、名厂之势,抬高自己,这种技巧的关键在于“巧” 。有一段时期,在广播、电视、报刊、路牌里,经常听到或看到“东奔西走,要喝宋河好酒”的广告词 。这句朗朗上口、情意绵绵且充满诱惑力的广告词,妇孺皆知,耳熟能详 。
郎酒为了宣传自己,在媒体上打出了另一则妙语广告:“家有郎酒,何必东奔西走 。”这句广告语模仿“宋河好酒”的广告词,也得到受众的欢迎,并产生广告效应 。巧借名产品的名气扬名,可减少企业投巨资培育市场,达到坐享其成、取而代之的目的,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值得注意的是,借名扬名之术,在策划过程中或实际运用时要注意如下两点 。
1.要遵守有关知识产权、商标及广告法规,防止侵犯名牌的合法权益 。
2.要注重创新 。借名扬名之术,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并不简单 。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越看似简单的事情,越大有文章可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