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中条山保卫战 800陕西冷娃跳黄河( 二 )
这段文字很短,且仅作为内部资料刊登,看到人很少 。但车国光仍然看到了希望,他对王华兴说:“过几十年形势变了,这件事可能会震动世人的 。”
根据车国光口述,王华兴又整理写出一万字的《中条山血战》 。后被收入陕西省户县出版的人物传记《赵寿山将军》 。
“我一直希望这段历史能被更多的人看到,能被西安的人知道 。我相信那一千多跳黄河的战士的后代,他们将来一定会来找自己的亲人的 。”王华兴对《中国周刊》采访人员说 。
1940年4月,侵华日军向山西省中条山第四集团军发动了新一轮大扫荡 。此役后称为“望原会战” 。图 Fotoe 片山 摄
民间的追问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逐渐从多年政治运动中缓过劲来 。黄河以西的陕西,不少家庭开始寻亲 。寻亲者的父亲、叔叔、兄弟都是参加国民革命军队伍抗战队伍后一去不回的 。
西安灞桥区是原第四集团军军长孙蔚如的老家,这里不少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知道,当年村里很多年轻娃跟着孙将军的部队到山西中条山打仗去了 。
和孙蔚如“沾亲带故”的张君祥家就有9位亲人参军,回来了7个 。听老人们一说,他才知道,山西有个“中条山”,很多陕西娃就死在那里 。
在寻访老人的过程中,张君祥首次听说:中条山抗战时曾有很多士兵在战斗中跳黄河,不是几个,几十个,而是成百上千个 。2004年,他和另外两位陕西本土作家徐剑铭、郭义民共同出版纪实文学《立马中条》,首度全面披露“中条山抗战”细节,由陕西著名作家陈忠实作序 。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西北大学老师张恒开始给自己妻子的外爷杨世伍寻找当年牺牲的“档案”和证明(证明其确系牺牲在抗日战场上),因为当时有风声说,原第四集团军38军的战士因后来起义,可以作为革命烈士对待 。他的岳母急切希望能摘掉戴了许多年的“国民党军官家属”帽子 。
在给张恒的“牺牲证明”里,一位杨世伍当年的老战友在材料最后提到,在那场惨烈的“六?六战役”中,自己曾经和战友“扑入黄河,免遭被捕受辱” 。张恒第一次知道,“还有这事?”
在张恒看来,那么多陕西兵娃,不论是为求生还是不愿被俘,以血肉之躯跳入黄河并牺牲了年轻的生命,他们都是值得被记住的民族英雄,不啻于“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这样耳熟能详的先烈事迹,他们同样应该被后人记住 。
在一位老兵那里,张恒听说,他在一本名为《赵寿山将军》的书中看到过关于“跳黄河”的详细描述,作者是王华兴 。张恒很高兴,在论坛里发帖寻找王华兴,竟然被王华兴侄女看到了 。
那时候车国光已去世,但王华兴已掌握了很多资料:那一仗日本人准备得很充分,火力很强,我们的部队都被打散了,弹尽粮绝 。陌南镇跳黄河的,大多数都是从西安来的‘学生兵’,他们是96军177师的候补力量 。这些学生兵思想进步,但还没上过前线,甚至还没学会打枪,很多人连武器都没有 。他们第一次上战场,就被日军分割包围,赤手空拳,走投无路,不愿被俘,于是跳了黄河……
车国光和王华兴的文字证明和口述历史让张恒更加确信,“跳黄河”确有其事 。1998年开始到2010年,张恒带领学生历时四个年头,跑遍山西黄河边当年战场所在的村庄,寻访了上百位还在世的老人,希望能还原那段跳黄河的历史 。
三门峡人门、鬼门、神门原始照片 。陕军跳入黄河后的遗体,曾聚在此处 。此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黄河边的记忆
翻开山西地图能看到,黄河在中条山之南,自西向东流淌,而中条山南麓的县城,自西向东为芮城、平陆、垣曲 。“跳黄河”就发生在芮城和平陆之间的黄河滩、断崖边 。张恒沿河走过,发现这一代还有一些八九十岁的老人甚至“老兵”记得当年的事 。70年前的抗战记忆还没有被彻底遗忘 。
黄河上游芮城县陌南镇坑南村,退休教师张铁铮讲了父亲张道生的故事 。
张道生曾是一位老战士,早年毕业于西北陆军学校,抗战时期曾任第四集团军96军177师话剧团团长、辎重连连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回乡务农,成了村里的文化活动策划人,历次“社会主义运动”,如“大跃进”时代,“文革”时期,大型标语,墙壁宣传画都有他的“大作” 。
但父亲还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每年清明节,张铁铮常见父亲在村头“码头崖”边对着黄河烧纸钱,问他为啥在这儿烧纸,他什么也不说 。父亲一生不好喝酒,每当喝酒时就把酒洒在地上,说我不喝让我那些兄弟们喝吧 。
推荐阅读
- 抗战英烈周卓然 誓死抗日牺牲在中条山的骑兵少将
- 萧皇后天生丽质娇媚迷人 60年中迷倒6位皇帝
- 郑成功竟是热死的 收复台湾次年中暑 当天身亡
- 公元755年中秋节 唐玄宗给杨贵妃许下什么承诺
- 抗战英烈武士敏 中条山战斗杀身成仁的国军军长
- 无数华侨被杀 1604年中国出兵传闻震动菲律宾
- 2014年中国考古有哪些重要发现?
- 1945年中国境内的200多万日本人 最后都去哪了?
- 中条山战役解读 为什么日军必须要攻取中条山?
- 1974年中越“海上拼刺刀” 解放军收复西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