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揭秘抗日名将郝梦龄上将的战地遗书

“喝了百姓家的水,要还人家一满缸,进了百姓的家门,要扫好地再出门 。”这是著名抗战将领郝梦龄严令部下必须遵守的军纪,他部队以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著称,他不吸烟、不酗酒,最喜好诵读文天祥的《正气歌》、《过零丁洋》,他立志成为一名像文天祥、岳飞一样的民族英雄 。
1937年10月24日,一场隆重的公祭仪式在武汉举行,来自社会各界四千余人素车白马,在街头恭迎一位刚刚在前线战死的将军的英灵,他被人们称为民族英雄,此人就是郝梦龄 。
一个多月前,郝梦龄与家人告别后开赴前线,音容笑貌犹存,如今却阴阳两隔 。在公祭现场,大女儿郝慧英想起,父亲临行前,自己做的一件事,泪流满面后悔莫及 。
【民族魂 揭秘抗日名将郝梦龄上将的战地遗书】“卢沟桥”事变前,郝梦龄正被调往四川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在赶去进修的路上,得到全面抗战爆发的消息,他立即返回驻地贵州,主动请缨抗战 。
郝梦龄将军的另一个突出的人格魅力在于,他的军人情结特别重,他认为国难当头,作为军人就应当以死报国,所以他积极主动请缨北上抗日 。
郝梦龄在请战书中说:“我是军人,半生光打内战,对国家毫无利益 。现在日寇要灭亡中国,我们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 。我们应该去抗战,去与敌人拼 。”
郝梦龄上前线前,为五个子女写下了诀别信,封好后交给大女儿慧英,嘱咐她三天后再拆看 。
率性的小慧英不懂父亲的心情,立即要拆开看,父女二人在争抢中,信被撕成碎片 。郝梦龄走后,好奇的慧英把碎信拼凑起来一看,原来是他父亲留下的遗嘱,信中说:“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牺牲 。万一阵亡,你等要听母亲的调教,孝顺汝祖母老大人 。至于你等上学,我个人是没有钱 。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 。”
给父亲送行的当天,由于车站混乱,小慧英也没来得及给父亲多说句道歉的话 。不曾想这一去竟成永别 。
1937年9月中旬,日军占领山西大同后,其主力一路西下,逼近太原 。9月底,平型关陷落后,第二战区司令阎锡山被迫撤向忻口 。
忻口位于太原北面,地势险要,是五台山、云中山中间的一个隘口,这里成为太原最后一道防线 。为了保卫太原,中国军队决定利用忻口的地理优势阻击日军 。
中国军队在忻口集结了二十余万人 。在卫立煌、傅作义的指挥下,分为左、中、右三个兵团抵挡日军 。其中,郝梦龄直属卫立煌的中央兵团,担任忻口正面战场总指挥,负责南怀化等主阵地的防御 。
10月5日,郝梦龄进驻阵地后,夜以继日地抢修工事,部署兵力,他对部下反复强调:“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此谓我死国活,国活我死 。“
板垣征四郎,原关东军参谋长,是此次郝梦龄严阵以待的日军指挥官 。他的第五师团是日军的王牌之一,组建最早,战斗力强大,在日军中素有“钢军”之称 。
板垣自幼学习中国文化,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 。是个地道的“中国通”,1931年,曾参与策划了“九一八”事变 。日军占领东三省后,又积极策划成立“满洲国” 。
10月10夜,原平中国守军第196旅坚守十日后全部殉国 。
10月11日,板垣征四郎开始命第五师团主力向忻口主阵地——南怀化发动猛攻 。在日军飞机、大炮的攻击下,南怀化阵地几乎成为焦土 。郝梦龄面对强敌毫无惧色,双方士兵近距离互扔手榴弹,并一度展开白刃战,一时间,阵地前喊杀声震天,炮火蔽日 。
10月13日,双方展开拉锯战,一昼夜内,南怀化阵地竟13次易手 。郝梦龄的第9军因此损失惨重,有的团甚至只剩下一个营的兵力,其中第322团仅剩百余人 。
郝梦龄在阵地上对官兵说:“我们一天不死,抗日的责任一天就不算完,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守这个阵地 。我若是先退,你们不管是谁,都可以枪毙我!”
16日凌晨,中国军队分数路反攻日军,郝梦龄和师长刘家麒亲自在前线督战 。郝梦龄率部追击中,不幸腰部中弹,在倒地的瞬间,他仍高喊“杀敌报国” 。
忻口战役是抗战初期最为激烈的四大战役之一 。日军三易其帅久攻不下,最后在防守力量薄弱的娘子关才找到了突破口,忻口守军被迫撤退 。
郝梦龄的灵柩运回武汉后,这位抗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军长以国葬仪式,安葬于武昌伏虎山 。
他的大女儿慧英后来看到父亲的血衣,那身他经常穿的灰布军装上,全是血,全是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