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军抗战纪实 吴兴阻击战第七军血战侵华日军

【桂军抗战纪实 吴兴阻击战第七军血战侵华日军】1937年,在浙江发生过异常惨烈的战斗,八桂子弟的热血洒满吴兴 。直到去年,仍有台湾来大陆访亲的若干国民党老兵,专程寻迹湖州对笔者等忆说当年“吴兴打的那次极其残酷的阻击仗”,言及“升山、大钱”,缅怀“夏副师长” 。
距湖州(原为吴兴县)市区10公里的东郊,有一座不起眼的小丘岗,海拔约40米,草木青葱,状如覆盆,名曰升山 。相传东晋时,大书法家王羲之做了吴兴太守,曾携宾朋诗友“升登”于此,山遂名焉 。这里地理位置特殊,岗南紧傍沪宁公路(即今318国道),又贴邻申湖杭水道,可谓正当要冲;但从军事角度看,则无险可恃,易攻难守 。
然而,70年前的那个深秋,有一支广西军队却受命在这里,凭着窳劣的装备与穷凶极恶的日寇进行过一场顽强的阻击战——弹泻骤雨,血肉搏杀呵!如今,伫立山头,环眺周遭稻菽千重,村居星罗,国道上车水马龙,运河内汽笛回应,一派和平繁忙景象,还有多少人会知晓当初这里的硝烟漫卷、殊死抗拼呢?
1937年11月5日,震惊中外的淞沪会战已然持续了近三个月 。当天晓雾,日军从杭州湾金山卫偷袭登陆 。其主力第十军上岸不久便直扑枫泾、平望、嘉兴,企图截断上海方面中国守军的退路 。南京最高当局察觉侵略者的图谋,蒋介石一边下令淞沪部队加紧由浙皖赣边境及常州两个方向退往后方,“巩卫首都”;一边急调刚刚开抵连云港驻守的第二十一集团军第七军的两个师星夜驰浙,抢先占据吴兴布防,掩护大军西撤 。
第七军是桂系李宗仁的老队伍,擅打山地战,曾在北伐时期与叶挺独立团联手,创造了贺胜桥大捷 。“七七事变”爆发,李宗仁在广西率先实行全省总动员,第七军也补充了大批兵员,全军共辖三个“乙种师”(每师两旅四团),一色的捷克式扁平钢盔、德式*步*枪*、黄军装、着草鞋或光脚 。由于时间实在紧迫,许多新兵直到集结苏北,才有了几次实弹射击的训练机会 。
斯际,军情燃眉 。广西第7军于16日接奉蒋介石手令,立刻南下 。第一七○师作为先头部队,随副军长徐启明(兼该师师长)取道津浦线火速过江,于17日凌晨抵达吴兴城郊 。稍后,第一七二师师长程树芬也率部赶到 。军长周祖晃马上召集参谋会议,根据地形勘察,决定将部队依沪宁公路横向展开,在南浔、升山、吴兴县城、以及吴兴侧后方的李家巷,分别设置四道防线,阻击日军;由一七○师主守公路和右翼之水田、湖沼区域,一七二师担负公路左翼丘陵地带的防御 。很快的,在秋天太阳碜白的光照下,四下响起了急促的挖掘工事的锹镐声……
中国军队的动作,事实上只是略微快了一步 。因为几乎就在同一天,日寇第6师团气势汹汹的前锋,已然扫过嘉兴,进逼至南浔附近 。鬼子派出狙击队占领了镇区外围的树林子,并且在20日拂晓,就向南浔伸出兽爪 。
对于眼前这个正恶魔般嗷嗷扑来的敌人,当时的第7军,也许顾不上去了解有关它的更多“信息”:如果从甲午战争威海卫之役算起来,这支装备精良、一向被视为日本陆军精锐的“王牌”师团,而今已是它第6次踏上罪恶的侵华征途了 。凶悍、嗜杀、无恶不作,是这25000多名兽兵“共同的禀性”,其头子,即是嗣后一手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的“铁血魔首”谷寿夫!现在,它仗着飞机、重炮、坦克的优势,从进攻一开始便狂轰滥炸,把成吨的炸弹雨点一样砸到第7军阵地上 。
弹片呼啸,烟柱冲天,整个防线犹如一片火海 。第七军还从未遇见过如此野蛮、疯狠的敌人,尽管掩体被轰坍了,战壕被炸烂了,尽管手中大半是*步*枪*、手榴弹等轻武器,仅有的少量山炮、迫击炮,根本压制不了鬼子的强大火力,第7军依然毫无畏惧,顽强抵抗,迎头痛击日寇的一波又一波冲锋,打得它鬼哭狼嚎,尸枕狼藉 。双方激战至黄昏 。170师的一个团伤亡严重 。该师原拟转入南浔镇区,以夜战、巷战继续与敌周旋,但为了避免一旦交火,民房尽毁,不得已放弃计划而渐次后撤升山、大钱(与升山毗连,属吴兴县)一线 。
22日,第6师团的配属部队国崎支队,也显然加了进来 。鬼子用更密集的炮火进攻升山,飞机在低空穿梭扫射、俯冲投弹 。整座丘岗地颤山摇,完全笼罩在炸弹掀起的浓烈烟云中 。由于山势低矮平缓,加上来不及对国道作彻底破坏,日军的坦克、装甲车差不多可以顺公路下来,直接碾向山腰,甚至冲到我方的阵地前沿开炮,杀伤力极大;其步兵的平射炮,也可以推近轰击,摧毁第7军的重机枪工事 。战况之险恶可想而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