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军抗战纪实 吴兴阻击战第七军血战侵华日军( 二 )


第7军那些八桂子弟,包括甫上战场的新兵,没有哪个当孬种 。他们誓死坚守阵地,“寸土不让,尺地必争”!纵使被炸得埋进壕沟,血肉模糊,折臂断腿,只要还有一口气,这些裹着黄军装的刚毅的身子,就要咬牙爬起来,端起枪,朝鬼子射击 。172师据守八里店(升山右近一镇点)的一个连,遭到数倍于己的日寇包围,子弹打完了,就冲出战壕拼刺刀,最后全部殉国 。该师43岁的副师长夏国璋(兼第522旅旅长),闻悉八里店危急,率部驰援 。激战中,他身先士卒,数次带领敢死队从敌人手里夺回阵地,不幸被日机空袭击中,饮恨阵亡 。522旅的官兵们悲愤填膺,个个同仇敌忾,勇往直前,与围攻上来的鬼子白刃或肉搏,终至全部牺牲 。当天17时,升山失守 。第7军转移到第3道防线堵击 。
第3道防线的主阵地,就构筑在吴兴城下 。连日来,东方经久不息的枪炮轰鸣,早已让这座史称“丝绸之府”的江南古城,清晰地嗅到了一天比一天迫近的血雨腥风 。
24日破晓,日军集中30多架轰炸机,配合地面部队,对第7军的防线发起猛攻 。172师在吴兴城区北侧的外围阵地,首先受到鬼子飞机、坦克、重炮轮番不息的凌厉轰炸,随即,便是步兵潮水一般压来的集团冲锋 。阵地在敌我之间反复争夺,几度易手 。打到下午,170师在吴兴城东门、南门的多处工事,亦皆成废墟,人员损失惨重 。该师第510旅旅长漆道徵请求师部紧急增援 。师指挥所就在弹雨横飞的东门附近,徐启明的答复只有硬邦邦的四个字:无兵可援!全师各自为战,血拼死守,团长韦健生在炮火中捐躯……落暮时分,日寇在付出了尸积城壕的巨大代价之后,其一部勉强攻入东门 。
但是,第7军于吴兴城一线的阻击,仍然在坚韧地继续着 。170、172两师的余部会合后,在城区西南的仁皇山迅速构建工事,并对日军实施逆袭 。军长周祖晃等,也易驻仁皇山头督战指挥 。这些不畏强敌的广西硬汉,一直在吴兴环城地带坚持抵抗到27日日落,方才趁着夜色,撤向李家巷 。据如今犹健在的老人们回忆,当初,广西守军撤离城西后,周边一些乡民上山掩埋自己将士的尸体,但见那一具具血迹斑驳的年轻身躯,大多是在战壕前朝前倒下的;阵地上的树木,被弹片削得只剩下光秃秃的半截树干,到处散落的黄澄澄的子弹壳,捡了多少畚箕还没捡完……
而此时之第7军,实际上已然是个残缺不全的“空架子”了 。这些天,他们以7团之众(第170师1个团及171师,此前已奉调淞沪参战),堵击日寇的1个满员师团,兵力不及敌人二分之一,武器、火力之强弱更形悬殊,打到现在,几近弹尽粮绝 。周军长给南京发报告急,久久未获确复 。第7军决定:继续打下去!他们料定鬼子急于西进,一两天内“必有大举之行动” 。于是,部队一面抢占公路左右山丘的制高点,准备迎敌;一面破坏后方路桥,堵塞鬼子炮队、坦克的通道 。
果然,29日天刚放亮,敌人的飞机就沿着公路向西侦察、轰炸,骤密的炮火也开始朝李家巷延伸 。未几,枪尖上挑着膏药旗的日兵,在坦克、装甲车的掩护下,蝗虫一样往第7军的防线漫过来 。战斗很快形成胶着状态 。有好几辆坦克攻入我方阵地,横冲直撞,频频开炮,情势极其危险 。第7军的百多名战士挺身上前,团团围住坦克,前赴后继地冒死爬上车身,将集束手榴弹塞进炮塔,当场炸翻了两辆 。其余的坦克吓得纷纷后缩,再也不敢前进了 。双方恶战至14时,鬼子又来了增援部队,加紧猛攻第7军的中央阵线,同时向两翼包抄 。第7军三面受敌,势将被围,只得且战且退,临时决计往西南的泗安(属长兴县)方向转移 。
当天擦黑,这支满身硝烟、伤残累累的队伍行至半途,突然发现前方火光,似有中国军人在举火烧桥 。询之,对方乃是从淞沪撤退的殿后部队,为阻敌尾追,故而烧桥;并告:淞沪守军的大部,已经由杭州、安吉,通过泗安,转道皖南之郎(溪)宣(城),撤向南京 。第7军据此肯定,自己“堵击敌人、掩护国军转进的任务已经完成”,遂折向孝丰,与正驻防浙西的广西第48军(同属第21集团军)会合 。到达孝丰,清点兵员,第7军的170、172师,每师仅余两个团,每团不足两个营,将士伤亡逾半…… 。
岁月如流,往事悠悠;山河巨变,英魂不朽!
70年前发生在浙北土地上的那场惨烈的吴兴阻击战,无疑地,在整个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应当有着重要的位置——当淞沪风云危急之际,广西一支弱师肩负使命,抵死抗拼,苦守吴兴十昼夜,凭藉数千血肉之躯堵击两倍于己的暴寇,为大军安全西撤,摆脱险境,赢得了殊为宝贵的时间——如此卓绝贡献,人们自不能轻忘 。1946年4月,何应钦以中国陆军总司令的名义,发表了长达10余万言的《八年抗战之经过》一文,以回眸中华民族战胜日寇的艰巨历程 。他在文中,特别提到了“抢占升山”的作战 。原任国民政府国防部作战厅厅长的郭汝瑰将军,对自己昔日有过参与的升山、泗安阻击,晚年仍记忆犹新:“(当初)大本营要求我们在升山挡住日军的进攻,由于我们的实力和日军相差太大,没有挡住,还牺牲了一位高级将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