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人战斗在诺曼底 指挥开炮千发攻击德军
【中国军人战斗在诺曼底 指挥开炮千发攻击德军】“回忆历史,是为了记住残酷的战争;记录历史,是为了永久的和平 。”在《亲历与见证:黄廷鑫口述记录——一个经历诺曼底战役中国老兵的海军生涯》的封面上,平静而有力地写着这样一句话 。
“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 。”随着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渐入高潮,更多亲历者的口述历史进入人们视线 。在那场正义与邪恶的殊死战斗中,中国军民与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联合在一起,浴血奋战,并肩战斗 。
作为大陆最后一个诺曼底登陆战役的中国亲历者,黄廷鑫在最后日子里决定口述自己的经历,并由儿子记录整理 。
尽管黄廷鑫老人已辞世多年,但他留下的这本口述历史记录和纪念着二战时期唯一一批受中国政府派遣的、在欧洲战场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国军人的戎马岁月 。
“即使是在多年之后,也很少有人会想到,在远离中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在一艘由美国建造、战斗人员几乎是清一色的英国人组成的轻型航母上,有两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年轻军官:黄廷鑫、葛敦华……”黄廷鑫之子黄山松在书中“缘起”一章的开头这样写道 。
虽然黄廷鑫一生从未踏上过诺曼底和普罗旺斯的土地,但在71年前那“最长的一天”里,为“把法国的领土从纳粹的统治中解放出来”而竭尽了一名中国军人的所能 。
黄廷鑫与诺曼底的渊源最早该从1937年说起 。“七七事变”爆发,19岁的黄廷鑫从安庆高中毕业后决心以身报国,并顺利考取了青岛海军学校 。抗战之初,积弱的中国海军面对日军很快就打光了几乎所有的舰只,不得不退入内陆 。但海军官兵仍以水雷、岸炮坚持在长江、珠江与日军周旋 。
1942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艰难的时刻,胜利的曙光尚未照亮天际 。与侵华日军苦苦相持中的中国政府决定选派年轻军官到英美海军学校学习 。这既是为了“重建海军”,也是为了与反法西斯盟友并肩战斗 。随后,专业出身的黄廷鑫和其他23位中国海军军官踏上了去英国学习、参战的征程 。
“他们见证并亲历了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身为史学工作者的黄山松说 。
1943年10月,中国军官们进入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专设的“中国班” 。按英国皇家海军的传统要求,他们接受了系统的英语、航海、鱼雷、枪炮课程 。在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海军科目学习后,他们被派往各个战区的现役大型军舰上实习、参战 。
黄廷鑫登上的“搜索者”号是一艘主要执行护航任务的轻型航空母舰 。黄廷鑫在舰上担任副值更官,“主要负责观测航母在海上航行的角度是否合适,以及在编队中的位置是否正确” 。
虽然这是个“观察者”的职位,但并不妨碍中国军人作为盟军的一员奋勇战斗 。
在1943年的最后几天里,黄廷鑫的同学卢东阁、郭成森两人跟随英国“肯特”号巡洋舰,参与了在北冰洋猎杀德国“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的战斗,并将其送入海底 。
1944年6月5日深夜,已在贝尔法斯特军港停泊近一周的“搜索者”号在乘着大西洋的夜幕悄悄驶出军港,一直向南行驶 。黄廷鑫隐约感到这次出港有些非同寻常:种种迹象显示,盟军的反攻已经临近 。但他没有想到,“搜索者”号此次执行的反潜与警戒任务,正是后来举世闻名的诺曼底登陆战役的组成部分 。
在黄廷鑫晚年的回忆中,他总是强调,和他同来英国的中国军官全都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了诺曼底战役的海上行动 。黄廷鑫等人所在的航空母舰,为整个登陆舰队的提供空中警戒和掩护 。还有的中国军官在担任主攻和支援任务的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上直接参战 。
“跟我相对平静又平凡的工作相比,我的战友们所在的军舰大都在一线,任务是炮击海滩 。在副炮长位置上的郭成森还指挥发射了数千发炮弹,成功摧毁了德军大量的岸防设施 。”黄廷鑫的回忆录如此记述 。
还有一些资料显示,两名中国海军军官被抽调到最前方,指挥驾驶登陆艇参加了诺曼底滩头血腥的抢滩登陆行动 。
在这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起关键性作用的登陆战役中,24名中国军人与异国战友一起冲锋陷阵,立下了不朽的战功 。
盟军在法国南部登陆后,“搜索者”号赴埃及亚历山大港进行了短期修整后又投入战斗 。1945年,黄廷鑫在英国继续海军课程学习,并再次被派到英国太平洋舰队实习,直至战争结束返回祖国 。
推荐阅读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揭中国古人身份证 竟带防伪标识
- 揭秘中国古代的女囚坐牢就失去贞操的潜规则
- 猪八戒白胖形象错了 专家:明代中国没白猪
- 中国古代著名男宠 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黯然失色
- 中国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是谁?
- 中国历史上的疯狂裁员 唐太宗时期裁员七成
- 中国历史上喜欢与和尚私通的四位皇后
-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四次寒冷期 冻死者难以计数
- 揭秘武则天野史 武则天与她的男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