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干细胞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案例汇总



我国干细胞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案例汇总


文章图片



我国干细胞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案例汇总


文章图片



我国干细胞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案例汇总


脑细胞是不可再生的 , 其先天的属性意味着脑细胞一旦收到伤害 , 其损伤无法逆转 。 正因为如此 , 脑卒中才会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 另两种疾病分别是冠心病和癌症 。
2018-2019年 , 国家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中 , 《神经干细胞脑内精准移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和《负载多种干细胞和外泌体的可注射多功能微支架构建及其对缺血性卒中的修复研究》两大项目通过审批 , 正式吹响以干细胞攻克脑卒中的战斗号角 。 时光荏苒 , 两年时间过去了 , 国内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哪些进展 , 在临床研究中又取得了哪些数据?今天 , 这篇文章将汇总十年来我国研究团队发布的一些结果 , 帮助大家了解国内干细胞治疗脑卒中的临床进展 。


脑卒中 , 人类健康的致命杀手
春节将至 , 节日期间是脑卒中疾病的高发季 , 因为守岁、喧闹、过度营养、甚至抓到一副极好的麻将 , 都有可能诱发脑卒中 。

大部分脑卒中都是源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 。 缺血的脑细胞短时间内就会局部坏死 , 导致器官功能和神经功能异常 。 根据病因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 其中缺血性卒中占80%左右 , 出血性卒中占20%左右 。
据统计 , 我国每年发生脑卒中患者达200万 , 发病率高达120/10万 , 致残率高达75% , 每年脑卒中患者死亡120万 。

当前 , 缺血性脑卒在临床上治疗手段非常有限 , 因为后遗症多发 , 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在肢体、行动、语言等方面存在障碍 。
当前 , 干细胞疗法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 , 为临床治疗脑卒中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 。 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的潜能 , 可分化为神经元或其支持结构 , 为其移植治疗脑卒中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 因为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的基础研究经验已累积较多 , 目前临床试验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
国内研究成果喜人
为了攻克脑卒中 , 科学家们从未放弃 。 近年来来 , 使用神经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研究 ,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
早在2006年 , 《中国临床康复》杂种中刊发论文【1】 , 科学家通过干细胞干预了50例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患者 , 最终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移植后半个月出现肌张力下降、感觉功能有所恢复等现象 , 术后2到6个月在语言、肌力、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也有不同程度恢复 。 ”

2007年 , 有学者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悬液静脉输注移植治疗5例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 , 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例 , 脑外伤术后患者2例 。 研究结果显示 , 移植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 , 出院半年后随访 , 最长随访时间达2年 , 5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移植前均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 其中2例神志不清患者神志恢复 , 可按吩咐动作;4例患者肌力提高1—3个级别 , 失语症状均得到一定改善 。
2008年 , 在另一项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研究中[4
, 20例急性脑卒中接受了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 , 而对照组的22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 治疗3月后 , 2组患者NIHSS评分和BI指数都有不同程度改善 , 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 。
2011年 , 为了研究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研究人员选取了2011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 , 共计10例 , 并给予常规的管理血压、血脂、血糖及抗血小板聚集、活血、扩血管、神经营养的药物治疗 , 择期进行经椎管注射干细胞移植 , 每周1次 , 共3次 ,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 , 分别于术前及3次移植术后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的实验室检查 , 并于术前、3次移植术后及术后半年进行神经功能量表评定 , 进行统计学分析 。 研究结果显示 , 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够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 , 对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有一定的效果 。

同年 , 国内还有科研团队用股动脉穿刺介入方式将源自于胚胎脑组织的神经干细胞注入15例(急性期患者3例 , 后遗症期患者12例)脑卒中患者的责任脑血管[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