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古代的“避讳” 分国讳和家讳两种
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叫做“避讳” 。
封建时代,皇帝是万民之主,一国之尊 。君父观念神圣不可侵犯,为人臣子在言及或书写君父名字时,必须避忌,以示尊重,违犯者则称为“犯讳” 。避讳分国讳和家讳两种:
皇帝和孔子之名,全国共避之,谓之“国讳” 。
【揭秘中国古代的“避讳” 分国讳和家讳两种】长上之名全家共避之,谓之“家讳” 。
避讳之风始于周朝,行于秦汉,盛于隋唐,严于赵宋 。明朝初还不甚严苛,然而到了明末天启、崇祯以后,也逐渐严了起来 。清朝的避讳最为厉害,因犯讳造成文字狱而被杀头者不计其数 。直至民国改元,才废止了奉行两千余年的避讳制度 。
避讳的方法,各朝不同,常用之法有空字、改字、缺笔和改音等 。
改字,即用同义字代替 。如秦始皇名嬴政,讳“正”字,凡遇“正”字改为“端” 。汉明帝刘庄,讳“庄”字,凡遇“庄”字都改写“严”字 。隋文帝名杨坚,讳“坚”字,凡遇“坚”字改写作“牢”、“固”、“刚”等字 。
缺笔,如唐太宗讳”民”,若单写“民”字的缺笔为“民”,若偏旁有“民”,则缺上画而作“氏”,如“岷”写作“山氏”等 。
推荐阅读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揭秘古代宫廷投毒三大秘法 古代皇家投毒谜案
- 用石油大败突厥骑兵!看石油在古代的妙用
- 揭秘妙玉结局 竟被贼人掳走侮辱后卖入青楼?
- 揭秘历史上最真实的反清复明以及失败原因
- 揭秘汉成帝刘骜为什么死在赵合德床上?
- 古人更偏爱平胸 揭秘古代丁香乳更受欢迎
- 揭中国古人身份证 竟带防伪标识
- 揭秘中国古代的女囚坐牢就失去贞操的潜规则
- 古代女子出嫁洞房“八件套” 是些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