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袁枚生财之道 拍死人马屁挣遗属稿费
文人墨客所倚赖者,文字也 。为他人写序作传,当然要收取润笔之资,写墓志铭,一般用不着自己开口,主家也要及时奉上,为的是能多收获些美言 。
韩愈是文章高手,很多人找他写墓志铭,他的“谀墓”收入很丰厚 。韩愈写了一篇《平淮西碑》,唐宪宗将这文章的一块石刻赏赐给韩弘,他将功劳记在大将韩弘身上,对李愬轻描淡写 。韩弘自然大喜过望,当即拿出500匹绢相赠 。据考证,那时一匹绢值200文,一斗大米值13文,韩弘给韩愈的“润笔”费大致相当于7690斗米 。当时的一斗米折合现在的重量约为13斤,现在买13斤普通大米大约需要26元 。
明代曹臣的《舌华录·讥语》里记载了一个故事,大概是说有人借了韩吏部的银子,却并不还他,并称他的这许多钱财为“谀墓中人得耳” 。因此,理直气壮地不仅不还,还认为自己拿了钱财还是应该的 。言外之意,还嫌拿少了 。
北宋的司马光曾在《颜乐亭颂》一文指出,韩愈“好悦人以铭志,而受其金 。”韩愈受金为人撰写碑文之事,稍后的刘禹锡在韩愈去世后纪念他的《祭韩吏部文》中,透露了韩愈的润笔收入:“三十余年,声名塞天 。公鼎侯牌,志隧表阡,一字之价,辇金如山 。”所谓一字千金,不过如此 。
唐朝时,“长安中争为碑志,若市买然 。”富贵人物或者寺庙的墓志、碑文,不仅要求名家文字,还要求名家书法 。当时,收入最巨的可谓唐朝的文人李邕,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精于翰墨,行草之名尤著,在碑文市场上春风得意、呼风唤雨,风光无限 。一生穷困潦倒的诗人杜甫有一首《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写道:“干谒满其门,碑版照四裔 。丰屋珊瑚钩,麒麟织成罽 。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 。”所谓罽,乃细密毛织物,与锦常并称,一张价值几万 。在杜甫的描写中,李邕的润笔顾客盈门,商品式的碑文挂满四壁,金银财宝、珍品奇物等润笔物满屋 。
【韩愈袁枚生财之道 拍死人马屁挣遗属稿费】白居易跟元稹结交数十年,情逾骨肉 。但是,元稹去世之后,其家人请白居易撰写墓志铭 。写好之后,元稹家要馈赠白居易奴仆、车马、绫罗绸缎以及银制马鞍、玉带等物,价值六七十万钱 。白居易极力拒绝,但元稹家人几次三番给他送去 。不得已,白居易只好接受下来,然后再转赠给了一座寺庙 。
唐文宗时,撰写墓志铭一度成了长安文人的一个职业,同行之间还存在激烈竞争,每有大官去世,其门前必定挤满争写墓志铭的家伙,吵吵嚷嚷跟赶集似的,为了及时获取情报,他们还在棺材铺注了册(录名于凶肆),一有人去世,棺材铺就赶紧通知他们,以便早先一步抢到墓志铭的撰写权 。
袁枚经济收入的来源之一是润笔费 。由于袁枚名声在外,时常有富户为一篇墓志铭而送千金者 。除了写墓志铭外,帮人题跋作序也是袁枚的生财之道 。扬州有安姓的巨富,刻了一部书,以两千金的价格请袁枚题跋 。《清史稿·袁枚传》载,袁枚所著《随园集》有三十余种,上自公卿王侯,下至市井小贩,皆知其名,甚至海外也有慕名来求其书者 。高丽使臣团来中国时,偶尔读到袁枚的诗集,无不为之倾倒,便购买了数十部回国赠人 。此后高丽来中国以高价购买袁枚书集者络绎不绝,袁枚的书一时洛阳纸贵 。
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的时候,一次因为兴建近代事业缺钱,就打起了润笔的主意 。有个富豪的父亲生前名声极差,为了粉饰父亲的生平,更为了“漂白”父亲的恶行,他就迫切想让张之洞出面为父亲写个墓志铭 。有个最高父母官的肯定,谁还敢说父亲的坏话?张之洞还真写了 。不过,张之洞按照一个字一千两的价格向富豪狠狠敲了一笔润笔费用 。
推荐阅读
- 唐宋八大家都有什么丑闻?韩愈靠吃硫磺壮阳
- 一代巨贪和珅的生财之道 4种手段积累财富
- 皇帝家缺钱之后让人想不到的生财之道!
- 唐朝官员薪水簿:白居易爱晒工资 韩愈爱哭穷
- 韩愈将求职信写成怪诞童话 称自己是条龙
- 唐代大家韩愈的烦恼 人到中年牙齿竟几乎掉光
- 清代好色文人袁枚男女通吃放荡不羁
- 韩愈充当南海神庙超级推手 明确南海神是祝融
- 唐朝诗人韩愈是怎样的人?韩愈又有哪些代表作
- 唐朝规定日工作五个时辰 韩愈首推八小时工作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