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充当南海神庙超级推手 明确南海神是祝融

【韩愈充当南海神庙超级推手 明确南海神是祝融】文化 , 是实力的体现 , 酒香不怕巷子深 , 然而 , 推广功夫也是少不了的 , 有些文化之所以能名扬天下 , 流传千古 , 其实和大批善于策划的文化推手有很大关系 , 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
例如广州的南海神庙 , 在史上闻名四方 , 人气一直很旺 , 除了因为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之一 , 南海神庙是港口 , 各大商船都会云集于此祭祀之外 , 其实也和一个文化推手有很大关系 。
这个推手就是大名鼎鼎的唐代文学家韩愈 。他的一支神笔 , 对于广州南海神庙的定位和推广 , 起了关键的作用 。
下笔不凡
明确南海神是祝融
一种传统信仰 , 尽管在民间流行已久 , 大家都形成了崇拜和祭祀的默契 , 但如果要上升到文化的高度 , 那还得需要一两个文化巨匠为这种信仰做一个明确的定位 , 并且对其文化内涵作生动而深入的阐述 , 然后 , 这种信仰才能确立起来 , 才有了长久流传的可能性 , 也就是儒家强调的名正言顺 。韩愈对于南海神庙 , 就起到这样关键的作用 。
南海神庙建于隋朝开皇十四年 , 即公元594年 , 到唐玄宗的时候 , 又封南海神 , 无论是官方 , 还是民间 , 南海神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 然而 , 南海神的地位到底具体在哪个位置 , 有什么具体文化内涵 , 还需要一个明确的定位 , 这个定位的工作 , 不是隋文帝和唐玄宗所能完成的 , 必须是一位文化巨匠 。
在南海神庙落成两百多年之后 , 公元九世纪初 , 韩愈来关注南海神庙了 , 他写了碑文 , 也就是史上有名的《南海神庙碑》 。
在文章中 , 他首先大大地抬高了海洋文明的地位 , 认为海洋才是我们生存环境中最巨大的存在 , “海于天地间为(万)物最巨” , 这说明我们古代人对于海洋的地位 , 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 , 韩愈的说法也暗合了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七成左右的科学地理知识 。而且 , 我们在上古时期就形成了对海洋的崇拜 , 海洋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信仰之一 , “自三代圣王 , 莫不祀事” 。韩愈紧接着说 , 根据考据 , 南海神在所有海神河神当中是最尊贵的 , “而南海神次最高” , 地位“在北东西三河神伯之上” , 这等于给南海神定了行政级别 。尤其了不起的是 , 韩愈给南海神的身份也作了具体确定 , “号为祝融” 。
尽管关于南海神的地位和身份 , 朝廷和民间都有默契 , 但经过韩愈的巨笔划定 , 更具备了法定效果 。因此 , 后世不少人对于广州南海神庙的认识和考据 , 很大部分是以韩愈的文章为依据的 。
有一段时间 , 官方祭祀南海神 , 用的是公侯的级别 , 但韩愈觉得应该用“王”的级别 , “虚王仪而不用 , 非致崇极之意也” 。唐玄宗曾派义王府长史张九章以王的级别祭祀南海神 , 韩愈刻意强调了这一点 , 从此以后 , 以王的级别祭祀海神祝融 , 便成了常规 。
史家之笔
详细记载祭祀的前期准备工作
虽然在韩愈之前 , 早就有朝廷的封神和民间的祭祀 , 然而 , 南海神庙还是经常处于荒凉的状态 。为什么呢?韩愈的文章讲得很清楚 , 就是因为广州的刺史不太重视这项工作 , 对此很畏难 。
唐朝时 , 人们觉得岭南一带区域广大而偏远 , 所以会选择一些身份比较高的人担任广州刺史 , “故常选用重人” 。这些刺史养尊处优 , 对于海洋有一种天生的畏惧感 , “不习海事” , 连到海边去看一看都没有勇气 , 更不用说去海边祭祀南海神了 , 而且每到祭祀的时候 , 海边经常刮大风 , 更是吓得这些人不敢往前 , “又当祀时 , 海常多大风……观顾怖悸” 。他们经常假托病假 , 懒得前往 。因此 , 曾经有一段时间 , 南海神庙十分破败 , “上雨旁风 , 无所盖障” , 祭祀也是马马虎虎 , 十分潦草 , 在韩愈看来 , 这种做法很不恭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