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解蕴山 秉性稳健应变从容牺牲于冀南
解蕴山 , 1905年生于河北省大名县谢儿寨村 。1923年考入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后改为河北省立大名七师)第二班就读 。大名七师是由当地中共党组织领导的一个进步学校 , 校长谢台臣、教务主任晁哲甫等人 , 都是中共党员 。在师长们的革命思想影响下 , 解蕴山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 , 他向往革命 , 向往共产党 , 并把家中给他的生活费资助了学校党组织 。1927年春 , 解蕴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就在1927年这一年 , 解蕴山家中遭到土匪抢劫 , 长兄解瑛被打死 , 祖母等数人被土匪绑架 , 父亲解佩玉被殴打恐吓 , 精神失常 。解蕴山被迫中途辍学 。回家后 , 他一面料理家务 , 一面向农民宣传革命思想 。1929年初 , 他被调到中共大名县委担任领导工作 。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 , 他临危不惧 , 机智沉着地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 。同年秋后 , 国民党军队包围大名第七师范学校达5天5夜 。为了保存党的力量 , 挫败敌人的镇压政策 , 解蕴山四处奔走 , 组织社会各界援助大名七师的斗争 。后来 , 他曾两度回校担任会计工作 , 在团结进步学生和教职员工、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1935年7月 , 国民党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 , 冀东一带主权丧失殆尽 , 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甚一日 , 解蕴山满怀悲愤 , 在大名七师校园发表了“救亡救国 , 匹夫有责”的演说 , 唤起青年们奋起救亡图存 。1937年春解蕴山回到家乡农村 , 组织爱国团体秘密抗日十人团 , 准备进行长期的抗日斗争 。
大名城自古以来为北方重镇 , 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卢沟桥事变后 , 国民党军队向南溃败 , 冀南一带处于极端混乱状态 , 土匪蜂起 , 仅大名城北就有“天下第一军”等数股游杂武装 。这些游杂武装肆意向各村摊派粮款、枪枝 , 闹得地方上人心惶惶 , 民不聊生 。当地知识分子有的携眷南逃;有的剃光了头 , 脱去学生装 , 扮成农民在乡下隐蔽起来 。在这内忧外患的严重时刻 , 解蕴山不顾自己家庭的安危 , 挺身而出 , 利用各种社会关系 , 积极宣传群众 , 组织抗日救亡团体 , 在大名、广平、馆陶等县的冀鲁边境地带建立起抗日救国会 。从1937年3月至翌年3月 , 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 , 解蕴山曾3次试图建立抗日武装 , 但由于没有经验和顽固派的破坏 , 都失败了 。个别人有些心灰意冷 , 对坚持抗战失去信心 , 解蕴山笑着鼓励大家说:“只要我们有决心 , 不气馁 , 再接再励 , 就一定会成功 。”他不避艰险 , 坚持工作 , 终于组建了杨桥自卫团 , 又把杨桥周围的会道门——“南方离”的数千人武装争取过来 , 组成地方上一支举足轻重的武装力量 , 使各方土匪不敢入境骚扰 , 稳定了社会秩序 , 受到当地群众的拥护 。
1937年10月 , 日军侵占大名城 。为了更有利地开展对敌斗争 , 1938年5月 , 杨桥自卫团改编为大名县第四区抗日大队 , 随后又在杨桥建立了抗日民主区政府 。
同月 , 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到大名邻县曲周、肥乡、广平一带开辟工作 , 在各县发动群众 ,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和群众团体 。国民党濮阳地区专员兼保安司令丁树本也把部队开往冀南 , 在大名、南乐交界地区成立了大名县政府 , 丁树本部第三旅旅长陈铭韶兼任大名县长 。这时 , 经栗汇川介绍 , 解蕴山和一二九师地方工作队接上了党的组织关系 。为了团结抗战 , 执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 第四区抗日大队接受了陈铭韶的任命 , 归属他的建制 。解蕴山被派到大名县政府担任民运科长 。
时大名县民运科下设民运、宣传、教育等股室 , 各区设有视学委员 。在解蕴山主持下 , 各区普遍建立了抗日小学和培训抗日干部的培训班 , 这对进一步打开大名县的抗日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8年冬 , 日军侵占山东聊城 , 在鲁西坚持抗日斗争的爱国人士范筑先牺牲 , 原在范筑先部工作的十几位知识青年 , 通过组织介绍来到大名抗日县政府 。解蕴山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 给他们安排了工作 , 并经常找他们谈话 , 鼓励他们坚持抗战到底 。解蕴山待人诚恳、热情 , 作风平易近人 , 大家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或思想上有什么问题 , 都愿找他说说 。凡是同他一起工作的人 , 都对他“秉性稳健思路细 , 应变从容不促急”的气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推荐阅读
- 抗战英烈周卓然 誓死抗日牺牲在中条山的骑兵少将
- 陕西在抗战时期的三大贡献及其文化意义
- 抗战英烈王竣 以鲜血捍卫了祖国神圣领土的将军
- 抗日名将郝梦龄是怎么死的?
- 长城抗战的历史意义 坚定了中华民族抗战信心
- 抗战英烈王剑岳 常德这座抗战英雄城市出生的英雄
- 国民党哪一支部队抗战中被指已赤化成“七路半”
- 关于抗日英烈 你所不知道的数据统计一览
- 新四军老兵忆抗战 一包辣椒“炸弹”呛翻鬼子
- 94岁抗战作家 冒死营救抗日志士参加东北民主联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