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的较量!揭古代战争中的伪装计
孙子兵法开篇云:“兵者,诡道也”,可见打仗就是双方统帅之间的无形较量,看谁能有急智应对眼前的局面达到“兵来将挡,火来水淹”的效果 。至此,历史上出现了诸多的经典战役,双方斗智斗勇,精彩纷呈 。
我国古代的军事将领们非常重视伪装,主张采取各种措施来隐蔽部队的行动 。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孙子兵法上说:“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孙子·九地篇》上说:“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 。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 。”
【无形的较量!揭古代战争中的伪装计】打仗用兵,必须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隐蔽自己,迷惑敌人,使敌人不易揣测,从而出敌制胜,以极小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远在公元前632年前,晋楚城濮之战时,晋军就曾巧妙地用伪装手段获得胜利 。下军副将胥臣用虎皮蒙在马身上,冲向楚右翼军,吓得楚右翼军溃不成阵 。上军主将狐毛在车上插上指挥大旗,向后移动,佯作主动后退 。另一晋将栾枝在阵后把树枝吊在车尾上,来回拖动,扬起灰尘 。楚左翼军以为晋军已在败退,立刻发起冲锋,结果被晋军拦腰夹攻,损失惨重 。历史上像这样用假象迷惑敌人的战例很多 。
公元前284年的齐燕即墨之战,开始齐国屡战不利,连失七十余城,后来齐将田单使用著名的火牛阵,在牛角上绑扎尖刀,牛身上涂上各种吓人的花色斑纹,或披上五彩花布,牛尾燃点着灌满油脂的芦苇,群牛受惊直奔向燕营,并派五千精兵披头散发手持刀枪随后掩杀,燕军见火牛冲来,大惊之下便四散溃逃,燕将骑劫被杀,齐军转败为胜 。
三国时代,张飞在长坂坡智退曹兵,也是采用的类似办法 。当时,张飞带领二十多个骑兵,赶到长坂城迎接赵子龙 。他看到桥东有一片树林,便心生一计,令二十多名骑兵,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在树林里来回奔跑制造灰尘 。张飞自己手持丈八蛇矛,勒马立于桥头,向西面张望 。但见赵子龙怀抱阿斗,匹马单枪,杀出重围,望桥这边赶来 。后面杀声震天,无数曹兵在后紧紧追赶 。张飞就说:“子龙快走,追兵由我抵挡 。”待曹军赶到桥边,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持蛇矛,立于桥上,威风凛凛地大喝,又见桥东树林中,尘土飞扬,疑有伏兵,便径自退兵 。
公元前341年的齐魏马陵之战,也是一个运用假象迷惑敌人的成功战例 。齐国军师孙膑用减灶的伪装方法,诱使魏军深入 。齐军与魏军一交锋便后退,撤退的第一天造炉灶十万,第二天减到五万,第三天减到三万 。魏军统帅庞涓了解到齐军炉灶减少的数目,误认为齐军贪生怕死,三天之内就逃亡过半,欣喜若狂,只带少数人马日夜兼程并进 。走到狭窄的马陵道,中了齐军的埋伏,防备不及,全军覆没 。
公元前341年的齐魏马陵之战,也是一个运用假象迷惑敌人的成功战例 。齐国军师孙膑用减灶的伪装方法,诱使魏军深入 。齐军与魏军一交锋便后退,撤退的第一天造炉灶十万,第二天减到五万,第三天减到三万 。魏军统帅庞涓了解到齐军炉灶减少的数目,误认为齐军贪生怕死,三天之内就逃亡过半,欣喜若狂,只带少数人马日夜兼程并进 。走到狭窄的马陵道,中了齐军的埋伏,防备不及,全军覆没 。
古代军事家利用地形、地物和气候条件来隐蔽地实施各种军事行动,也是很普遍的 。众所周知的“孔明草船借箭”就是一例 。孔明利用漫天大雾 。调拨几十只裹上稻草人的快船,来到曹营附近,擂鼓呐喊,曹操以为“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不敢轻举妄动,只令“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 。就这样,孔明毫不费力气在船两边的束草上,拔得十余万箭,这是后人在《三国演义》中的描写 。在实战中确有许多这样战例 。
公元758年,安禄山的部队曾先后二次围攻雍丘城(河南杞县),开始,安军以百门抛石器炮轰攻城,守将张巡立木栅抵挡 。安军登城,守军以束草灌油,焚而投下,敌人无法登城 。经过三个多月的激战,城中箭支用尽,于是张巡利用起雾的天气,束草人诱敌射之,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获得数十万支箭,同时派出轻骑五百夜袭敌营,巡率军出击,遂解雍丘之围 。
这些经典战役表现的是双方对战争局势对天时地利的把握,对人心的把握,一旦有一方错误就会彻底陷入败局 。
推荐阅读
- 明朝疆域 历史排名前三鼎盛时无人敢碰领土
- 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妻子是谁 长乐公主李丽质简介
- 虎父未必无犬子 龚自珍儿子引洋人进圆明园
- 曾与吕布齐名的马超归蜀后为何变得默默无闻?
- 前蜀皇帝王衍竟荒淫无耻到给身边太监戴绿帽
- 陆游无力改变现实 皇帝接见只讲山水 不提山河
- 史上英名盖世的唐宣宗为何无法挽救自家天下
- 文学家王巩的作品连苏轼都无法追赶吗?
- 她一生阅男无数但只爱一人 死后都要和他同葬
- 民国白领为何无钱买房 怕生病怕失业怕孩子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