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基因突变不是随机的?!Nature最新论文挑战进化论
来源:量子位
基因突变 , 不是随机的?
这与当前教材里的结论 , 截然相反 。
还记得中学生物课本里一众白眼果蝇、白毛小牛、或者长颈鹿、短颈鹿吗?
在这些例子中 , 突变要么由外界人为导致 , 要么就是随机 , 只有自然选择能决定哪些突变会出现在生物体内 。
但现在 , 一篇刊登在Nature上的最新论文 , 用实验结果提出了这样一个颠覆性的观点:
突变出现的基因组区域有着明显的规律性 , 并非随机!

文章图片
图1/12
比如说 , 在对生存起决定性作用的必需基因区域 , 其突变率就几乎下降了2/3 。
论文开门见山地表示:这种近似于生物体为了生存而“主观控制”基因突变的行为 , 和上述物竞天择、随机突变的自然选择是相悖的 。
现在 , 这一研究不仅震动了科研圈 , 在推特上也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文章图片
图2/12
而且这种颠覆性结论 , 还与用进废退的拉马克主义联系在一起 。
有网友甚至直接发问:
这是要为拉马克主义平反了吗?
从植物拟南芥上找到答案
这篇论文由两所机构合作完成 , 分别是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德国马普所 , 都不是泛泛之辈 。
为了弄清楚基因突变背后的深层规律 , 科学家们花了3年时间 , 研究了超过100万个基因突变 。
所有突变数据 , 都来自一种叫做拟南芥的植物 , 被科学家喻为“植物中的果蝇” 。
这种植物由于植株小、结果多、生命周期短、基因组简单、遗传操作简便(相比人类高达30亿个的碱基对 , 它只有1.2亿个) , 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 。

文章图片
图3/12
这些植物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栽培 , 到了第25代 , 每个品系已经有了40株幼苗 。

文章图片
图4/12
然后就在这些幼苗生长到2周龄的四叶期时进行取样 , 用基因数据分析软件(GATK HaplotypeCaller12)进行基因变异点查找和分析 。
令人惊讶的是 , 在这些突变中 , 科学家们发现其模式和预期不太一样 。
具体来说 , 基因组的一些特定区域突变率明显更低:比其他区域降低了50%以上 。

文章图片
图5/12
而这些突变率更低的区域中 , 科学家们发现主要是一些关乎细胞生长和基因表达的必须基因(essential genes) , 它们的突变率下降了2/3 。

文章图片
图6/12
作者表示 , 这说明植物为了生存 , 进化出一种方法来主动保护其最重要的地方免受突变 。
这也就意味着 , DNA突变 , 并不随机 。
至于为何各个位置基因突变概率不同 , 作者并没有给出根本的原因——
究竟是本身这段DNA不易突变 , 还是后期DNA修复对这一段特别有效 , 暂未可知 。
但这样的结果 , 还是对被奉为圭臬的达尔文进化论 , 提出了新的挑战 。
此外 , 科学家还发现 , 通过包裹DNA的蛋白质的种类 , 可以很好地预测哪些基因比其他基因更有可能发生变异 。
这种发现的影响 , 也令人振奋 。
因为一旦掌握方法 , 可以用基因突变培育出更好的作物 , 还可以帮助科学家开发新的方法 , 来治疗突变引起的癌症 。
质疑:幸存者偏差?
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为J.Grey Monroe ,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植物科学系助理教授 , 2019年毕业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博士学位 。

文章图片
图7/12
而他发布这一研究成果的个人推特下引来了极为广泛的讨论 , 一个最直接的质疑就是:
你怎么保证这不是一种幸存者偏差?

文章图片
图8/12
这是一张解释幸存者偏差的非常经典的“飞机机身弹孔”图:
从机身上不同位置的弹孔数判断 , 中弹最严重的机翅应该被加固 , 而没有多少弹孔的机舱则不需要 。 但事实上 , 打中机舱飞机会直接坠毁 , 根本就没有再回来被统计弹孔数量的机会 。
这条评论背后 , 质疑的是:
实验测量的是存活个体 , 那些严重危害生存的突变个体可能根本就没活下来 , 所以测得的结果都是非致命突变 。
还有 , 参与基因表达、个体发展、组织分化的表观基因组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中的“突变率” 。
有不少评论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 , 认为论文所说的的突变率更低的基因组区域 , 或许本来就是保守的 , 不易变异的区域 。
比如说保守序列(Conserved Sequences)就是一种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特定序列 , 不易变异 , 一般可以上推到物种进化初期 。

文章图片
图9/12

文章图片
图10/12
而由于作者自己提出:我们的发现似乎与现有的“最早的突变随机”的理论相悖 , 有人还想到了生物学上那个著名的“用进废退”理论 , 问到:
这是要给拉马克平反?
拉马克最出名的就是他“用进废退”的观点 , 即生物经常使用的器官会逐渐发达 , 而不使用的器官会逐渐退化 。
换句话说 , 也就是先选择 , 再变异 。
对此 , 通讯作者Grey Monroe在一篇后续的会议文档中肯定地回复道:
这并非本篇论文的主题 。

文章图片
图11/12
他表示 , 这项研究只是通过实验证明了在某些情况下 , 突变是非随机性的 , 并且是具有环境适应性的 , 这为生命进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和思路 。
不过Grey Monroe也在最后表示 , 从历史上来看 , “突变是随机的”显然是一个过于简单的断言 , 或者“糟糕的假设” , 而他很高兴这篇论文引发了对这一理论的广泛讨论 。

文章图片
图12/12
【新浪科技综合|基因突变不是随机的?!Nature最新论文挑战进化论】
推荐阅读
- 技术|独家揭秘冬奥支线隐藏的那些高科技:有人打架会自动报警
- IT|北京冬奥又曝黑科技:连气象主播都是AI虚拟人
- 时间|一夜暴跌1.5万亿!科技大佬痛批Meta首款元宇宙产品:压根不现实
- 团队|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无障碍智能科技研发团队助力冬奥直播
- VR|科技大佬批Meta首款元宇宙产品:"压根不现实"的"过时想法"
- 硬件|大型科技企业收购Peloton面临难题:监管审查
- 清洁能源车辆|绿色+科技+文化 冬奥“三味”打造简约精彩奥运
- 检测|汉王科技AI产品被应用于冬奥会人群检测分析
- 献礼|“云上写字”为冬奥会献礼!光峰科技全球首发10万流明激光投影灯
- 雪花|看开幕式不小心参加了个世界级大项目……幕后黑科技,啧啧啧称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