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为什么要从旧孟津改到桃花峪?

哪里是黄河中下游分界线 , 是一个学术争论问题 。

过去习惯认为是旧孟津 , 所以过去中学课夲是这样讲的 。

但是从黄委会历年的资料中 , 均没有承认 。不论是黄河志 , 河南省志及2008年国务院批准的黄河防洪规划都是桃花峪 。另一种提法是武陟嘉应观 。

【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为什么要从旧孟津改到桃花峪?】既然国务院及黄委会官方都是桃花峪 , 所以也就以桃花峪为准了 。

另外 , 水利上的同行也都知道 , 修小浪底水库时 , 就有两个方案 , 即小浪底或桃花峪 。最后定了小浪底 。

其他网友观点

黄河中下游分界点 , 从旧孟津改为桃花峪 , 尽管争议很多 , 但我认为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黄河防汛规划确定的位置:桃花峪 , 是科学的 。它是基于对黄河及其流域地理特征更趋科学的认识 , 既传承了前人及史籍文献的认知 , 也是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对中国三级阶梯地势更精准的界定 。老孟津至桃花峪 , 区段距离近九十公里 , 降比仍较为明显 , 加之 , 南岸邙山与北岸之青峰岭对出 , 黄河仍具峡谷形态 。加之 , 沁水自此北来汇入黄河 , 奔腾东去 , 再无遮挡 , 开始形成地上河流780+千米流入大海 。清代 , 雍正皇帝敇建的集官、庙、衙三体合一的庞大建筑群 , 嘉应观(庙公)选址于对岸(武陟御坝)正是基于这个原因 。2013年中国地理出板社出板的初中上册地理教材对此也做了相应的认定 。


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为什么要从旧孟津改到桃花峪?

文章插图
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为什么要从旧孟津改到桃花峪?

文章插图
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为什么要从旧孟津改到桃花峪?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黄河中下游分界点 , 曾有三种不同说法 。即:旧孟津、桃花峪和花园口 。因为三者均处在黄河中下游分界的缓冲地带 , 所以各应有其理 。但是 , 依据中国地势二三级阶梯 , 山川形势与地貌特征 , 还是选定在桃花峪 , 更为客观 。


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为什么要从旧孟津改到桃花峪?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