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官场风气 把处理公务当庸俗 游手好闲当高妙( 二 )
东晋的一个官员熊远在奏章里也描写过当时的士族风气:“当今的官场把处理公务当成庸俗,把恪守法律当成苛刻,把待人有礼当成谄谀,把游手好闲当成高妙,把放荡无行当成通达,把傲慢无礼当成风雅 。”王徽之就是这样一个高妙、通达、风雅的官员,他不庸俗、不苛刻、不谄谀,他的那些马死光了他都未必知道!
士族生出这样的风气,在我们看来,实在是不可理喻,但是这背后自有它的逻辑,我们将其简单归于一种莫名其妙的玄学风尚,是远远不够的 。试想,士族依靠门第得到官职,如果让他们去认真处理公务、执行法律,就等于把他们和寒族官员放到同一考核标准上 。这些寒族能在对他们大大不利的情况下博个功名,其平均政治才能必定在士族之上,一个没有淘汰机制,一个有淘汰机制,运行下来必然会有这样的结果 。如果用同一标准来考核的话,士族官员的愚蠢无能必定昭然若揭,所以一定要打造另一个标准,这样才能彻底地、理直气壮地称自己为“秀木”,对方为“小人” 。在这个标准下,寒族的无能是无能,士族的无能就变成了风雅 。
另一方面,既然只有寒族才需要认真工作,时间长了,认真工作就和下贱有了某种隐隐然的联系 。这就好比只有穷人才去干体力活,所以很多中国人就留长指甲,表示自己不需要动手,是个上等人 。
《世说新语》里记录了一个故事:有一次王、刘这两个人似乎很喜欢结伴和一个叫支道林的和尚一起去拜访骠骑将军何充 。何充正在那里专心处理文书,见他们来了,没有理睬,接着看文书 。王对何充说:“我们今天拜访你,你就别埋头于那些日常俗务,大家一起谈谈精微玄妙的话,岂不美哉?怎么还费劲看这些文书呢?”何充硬邦邦地回答说:“我不看这些文书,你们这些人怎么能够存活下来呢?”
士族发现自己只喜欢俸禄和特权,不喜欢文书之后,就把政府官职分成两类:清官和浊官 。士族们“望白署空,是称清贵,恪勤匪懈,终滞鄙俗” 。就是说,文书看都不看就拿来签署,这样的工作就是清贵,需要勤勉谨慎的工作则留给下流胚们来干 。
笼而统之地说,“清官”们的工作大抵是坐办公室,愿来就来,愿走就走 。上班了也不用怎么干活,抄个手到各个办公室串个门、聊个天、谈谈艺术、谈谈价值观 。下属拿来了文件,他们就在上头胡乱签个字,然后领的薪水高得出奇,还可以利用特权投机倒把、圈占土地 。
显而易见,许多重要的工作没法交给这些清官们处理,比如军事 。开始的时候,士族们还有领兵作战的能力,比如淝水之战中,晋军的指挥官就是谢家子弟 。士族之所以能在东晋获得压倒性胜利,甚至凌驾于皇权之上,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握有军权 。初期晋朝的军队多由士族出身的官员节制,但即便在当时,领军作战也多被认为是粗鄙的事情,比起聊天辩论来,实在是太庸俗了 。祖上出过军事长官的家族,被人称为“将种”,此称呼绝非褒义 。
晋朝的第一个皇帝司马炎,有一个姓胡的妃妾,其父是有名的将军 。有一次,司马炎和她玩投壶的游戏—所谓投壶,就是拿箭往一个壶里面投 。这位妃子和他抢一支箭,把司马炎的手指头弄伤了 。司马炎很生气,说:“你真是个将种!”这位妃子回道:“某些人的祖上北伐公孙渊,西抗诸葛亮指司马炎的爷爷司马懿,他不是将种是什么?”司马炎当下就被说得很羞愧 。司马懿率军征讨四方,战功显赫,孙子却为此而羞耻 。
发展到后来,士族能带兵打仗的越来越少,指挥权逐渐落入士伍出身的北府军将领手中 。士族和军权的渐渐剥离,已经预示了士族衰败的命运 。他们在此形势之下,只能加倍努力地鄙视“将种”,把自己的无能装点成一种高贵的姿态 。那些军官确实也为自己的污浊而自卑,皇帝如果想对军官施加恩宠,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的武职转为“清官”,哪怕在品级上降低了,该军官也会感激不尽 。
不仅军职,其他重要的职位也慢慢滑出士族之手 。比如担负检察重任的侍御史,是格外要紧的职位,但是士族嫌工作量太大,不够清贵,任由它落入寒族之手 。至于参赞机要的尚书郎中、中书舍人之类能参与政权枢纽的管理工作的职位,也被寒族渐次占据 。士族既想清闲,又想控制权力,这两者之间必然有巨大矛盾 。
士族握有最高权力、垄断高级官职的时候,就把竞争机制从士族阶层里取消了 。如果动物不需要奔跑捕食就可以得到充足食物,那么捕食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弱,这些士族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得到官职,他们的政治能力也就必然逐渐弱化,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南朝的颜之推对江南的士族如此评价:“他们对人情世故完全不懂,做官不管事,也确实管不了 。只会穿博衣大带,用香料薰染衣服,涂脂抹粉,出门坐车轿,走路还要人扶着,官员骑马甚至会被人弹劾 。建康县官王复未曾骑过马,见马嘶鸣跳跃,大惊失色,对人道:‘这分明是老虎,你们怎么能亏心说它是马呢?’碰上了动乱,这些雅致至极的士人肉柔骨脆,体瘦气弱,路也走不得,凉也受不得,唯一能干的就是穿着绮罗绸缎,怀揣金银珠宝,在路边等着饿死 。”
推荐阅读
- 中国明代社会风气很开放 笑贫不笑娼
- 李鸿章与晚清官场四十年 既要做事又要自保
- 大将军王敦为何会成为东晋名士的代表人物?
- 晚清官场的送礼惯例 林则徐也收受贿赂
- 东晋温峤平乱不久去世百姓如丧亲人哭泣
- 古代官员嫖官妓不花钱 唐朝时狎妓风气最盛
- 桓温怎么死的?东晋权臣桓温结局死因
- 东晋才女谢道韫有哪些故事 谢道韫是个怎样的人
- 平阳昭公主 以军礼下葬 开大唐公主剽悍风气
- 晚清官场奇闻 容貌像同治皇帝也成升官“加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