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与晚清官场四十年 既要做事又要自保
戊戌变法失败 , 李鸿章暗中保护一些维新人士 , 有人告他是维新派 , 慈禧因此问他:有人说你是康党 。李鸿章回答:臣无可逃 , 实是康党 。
关于李鸿章 , 流传下来的野史不少 , 随便在网络上发一个评说李鸿章的话题 , 很快就能引来一堆或捧李或骂李的口水贴 。人们对于这个一直是百年里“第一卖国贼” 形象的人物 , 聚讼纷纭 , 却难有定论 。雷颐先生的这部新书《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 以李氏一生的重要奏折和信函为突破口 , 从“为官”、“外交”和“洋务”三个方面考察了李鸿章一生的为人和功过 。
和晚清很多汉族大员一样 , 李鸿章的发迹 , 走的也是从书生到带兵官的路子 , 有些不同的是 , 李鸿章从曾国藩的幕僚身份退下来 , 开始当上江苏巡抚时 , 已是不折不 扣的中年(40岁) , 完全属于大器晚成型 。李鸿章在给曾国藩做幕僚时 , 就以其识见和刀笔吏的功夫而深得曾氏的赏识 , 曾氏赞许其“所拟奏咨函批 , 皆有大过人 处 , 将来建树非凡 , 或竟青出于蓝 , 亦未可知” 。该书对李氏奏折中这种刀笔功夫 , 作了一些有趣的发挥 , 怎么反驳上级 , 如何敷衍皇上 , 揣摩圣意 , 打太极拳等等 。李鸿章作为晚清第一重臣 , 其真正的本事当然并不在于雕虫小技的奏折文字上 , 大臣所以成为大臣 , 既有时运 , 更堪玩味的则是其人身怀的种种看家本领 。
李鸿章在德国皇宫 。
1898年戊戌政变 , 慈禧太后重训朝政 , 光绪被囚 , 康、梁逃往海外 , 朝廷大批清查维新人士 。在这样的严峻时刻 , 李鸿章却暗中保护一些维新人士 , 并和康、梁暗通款曲 。有人告他是维新派 , 慈禧因此问他:有人说你是康党 。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 , 废立之事 , 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 , 若旧法能富强 , 中国之强久矣 , 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 , 臣无可逃 , 实是康党 。慈禧听后默然 。在这里 , 慈禧太后最关心的是自己的权力 , 是支持自己当家还是支持光绪当家 , 其他事 , 诸如是不是支持维新主张变法 , 则在其次 。作者对此有很精到的评点:这是“思想错误”与“组织错误”的区别 。李鸿章作为洋务健将 , 改革口号喊了很多年 , 主张变法这一条是怎么也赖不掉的 , 但既然当权的是太后 , 那只要表明自己并没有紧跟皇上就行了 。这就是李作为老官僚的官场智慧 。
这一幕“君臣”之间的对话 , 端的是惊涛暗涌、凶险非常 。而李对康、梁的“保护”态度 , 和接下来抗旨不肯挖康、梁两家祖坟的事情 , 又充分显示了老官僚做事预留后路的生存智慧 。
【李鸿章与晚清官场四十年 既要做事又要自保】对于做官 , 曾国藩曾有批评:“少荃拼命做官” 。但李鸿章虽然“拼命做官” , 精于自保 , 他却也并没有在戊戌政变中落井下石 , 大造冤假错案 , 以洗干净自己 , 反而有点挺身而出的味道 , 这就不能不令人心生敬意了 。
李鸿章还有作为改革先锋的一面 。尽管后来的历史书对于洋务派多有贬低之词 , 但回到历史现实去考虑 , 洋务派在工业、商业、军事以及文化的近代化方面所作的努 力和取得的成果 , 已属不易 。而无论是办机器局、招商局 , 设电报、修铁路 , 还是派留学生和陆军海军的近代化 , 这些大事件 , 都与李鸿章密切相关 , 都和李鸿章的支持和努力分不开 。作为改革家的李鸿章曾经发过这样一段议论:“我辈若不破群议而为之 , 并世而生 , 后我而起者岂复有此识力?”这正是一个改革家应有的精神和风骨:我们现在若不能顶住压力 , 把事情办好 , 那后来的人恐怕都不一定想得起来要这样做呢!
对于办洋务 , 梁启超也曾有批评“不敢破格” , 但从李氏一生来看 , 李鸿章虽然不能破格 , 但到底也始终力所能及地在推进革新 。
推荐阅读
- 清朝皇帝过年旧俗 与群臣分食不加任何佐料白片肉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风尘才女寇白门为何不惜与出轨情人玉石俱焚?
- 孙二娘嫁给了谁?母夜叉孙二娘与张青的爱情故事
- 刘姥姥与巧姐的联系 巧姐为何也是十二金钗之一
- 平阳公主与大将军卫青结合 真的是政治联姻?
- 中国历史上喜欢与和尚私通的四位皇后
- 揭秘武则天野史 武则天与她的男宠们
- 揭秘东皇太一与帝俊之间是什么关系
- 李鸿章孽报应在子孙身上吗?他曾孙竟这样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