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证实杨贵妃嫁唐玄宗前是否处女( 二 )
二、白居易顶替唐玄宗,以意念为使者仙界私会杨太真
此前读者普遍认为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此恨绵绵无绝期”是写唐玄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遇见贵妃的魂魄并得到誓言,从声色之爱转为精神之恋 。其实不然,《长恨歌》在前文用了“汉皇”避讳,后文又对君王做了调换,此君王已然不是彼君王 。理由是:
其一,玄宗虽然请来了临邛道士,但使尽浑身解数搜遍寰宇包括幽冥中的每一个角落,也没有找到贵妃的魂魄,如“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接下来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既然山重水复到了确无路,而不是疑无路,怎么还能柳暗花明呢?不合逻辑,必定是出自他人,而且是出自他人想象 。唯有想象之物是方士捉摸不到的 。再者,道可道,非恒道,打开精神之门关键在于反求诸己、反躬自省,除了自己心中的感悟之道,其他道士是帮不上忙的 。所有声称能为别人招魂的道士皆为假道士 。唐玄宗与方士梦不到也找不到贵妃魂魄就是因为他们满脑子私念,没有通灵之性 。
第二,杨贵妃成仙后必然不会再对纯粹的肉欲感兴趣了(神仙原本无肉欲),而马嵬坡之恨和唐玄宗不知悔改的邪性又让她无法再对其产生精神恋,所以她是宁愿一个人孤独呆在蓬莱宫,也不下浮云蔽日的凡尘,如“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但现在她却对使者的到访表现出惊慌失措、含情凝睇,为什么呢?唯一的可能是遇见了新使者 。这位使者便是新君王白居易心中的那个“道士”,亦即意念、想象力 。杨贵妃与这位久负盛名的诗王灵犀相通,顿生爱慕,当即便取出钿合金钗表深情,并立下铮铮誓言 。她仍将来者当成唐玄宗所派,只为配合白居易避讳,心照不宣 。若真遇见唐玄宗,她是绝不会这样做的,唐玄宗当初对她可是“花钿委地无人收” 。值得注意的是,杨太真对白居易的爱还不限于精神恋,“天上人间会相见”即说明有灵魂和肉体两方面的要求,这里的天上寓灵,人间寓肉 。后面的誓言也是包括在天与在地 。这位太真其实不是仙,是人 。
为什么说这位新君王是白居易而不是别人呢?因为作者运用了诗中诗结构 。且看“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其中的词以及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都是出自白居易原创,与其他人都无关,更与唐明皇无关,说明白居易是“两心知”中的一个知情者 。
原来,最美的爱情源自艺术共鸣和灵肉合一 。唐明皇自然是不懂这些的,只知抱怨“鸳鸯瓦冷”、“翡翠衾寒” 。
《长恨歌》前文的“汉皇”是明隐讳,后文的诗中诗结构是暗隐讳 。白居易的诗没有我们想象的平易通俗 。
三、陈寅恪之问有解,杨玉环嫁给唐玄宗之前是处女
记得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长恨歌》中提出疑问:“长生殿七夕私誓为后来增饰之物语,并非当时真确之事实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了,作者虚构的目的在于区别精神恋与物欲恋,物欲恋不能在圣洁的长生殿发生,儿女之真情却是可以的,而且只有长生殿才能衬托它的坚贞和长久 。
【白居易证实杨贵妃嫁唐玄宗前是否处女】另外陈寅恪还试图考证杨贵妃在选为玄宗之侧时是不是处女,以窥探佐证唐朝的贞操观 。现在从《长恨歌》看,杨贵妃必是处女 。理由一,作者将杨氏先做皇子李瑁之妃,后出宫为道士的经历改写成了“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说明她嫁给唐玄宗之前的一切经历都等同于养在深闺之中,未被侵扰 。理由二,诗中的太真,也就是杨贵妃死后还原的道姑杨玉环,不但被描写成了绰约仙子,还是其中的佼佼者,“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作为仙中之仙,必定是纤尘不染的纯真处子 。
再者,假如玄宗真的开明就不会计较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唐朝真的开明,白居易就不会隐讳自己对杨玉环的倾慕 。相对而言,当时的商人倒是一个开明的阶层,比如茶商就不顾忌琵琶女的身世,白居易也不避嫌这位茶商 。
白居易与《长恨歌传》作者陈鸿的“惩尤物,窒乱阶”的观点也全然不同,他认为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是唐玄宗,杨玉环是替罪羊 。杨的丽质与妩媚最多只能说明她有神魔的双重性,魔鬼去训练她,就会变成魔鬼,天使去指引她,就会变成天使,而人去爱恋她,就会变成德艺兼修的人 。尤物本无罪,罪在玩物者 。
推荐阅读
- 大诗人白居易蹉跎仕途谜案 不畏权贵说真话
- 揭秘:被白居易以诗逼死的美少妇是谁?
- 揭秘138斤的杨贵妃为何受宠
- 与杨贵妃马震的不是唐玄宗而是安禄山
- 杨贵妃是唐玄宗的后半生 这个女人是他前半生
- 杨贵妃安禄山 得知杨死后安数日哭泣不止
- 杨贵妃的人生结局 马嵬坡后流落风尘幕后秘密
- 大唐第一美女杨贵妃竟然有狐臭?好可怕!
- 美女赵飞燕杨贵妃为何没子女
- 唐朝诗人白居易怎样写求欢诗勾引朋友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