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联金灭辽的缘由 赵匡义兵败高粱河( 三 )
天气酷热 , 尸体会很快腐烂 , 契丹人为了把耶律德光的尸体运回草原 , 就把他的肚子剖开 , 摘除肠胃 , 在里面放满了盐 , 直接把皇帝整成了好大一块腌腊肉 。中原的百姓管这叫“帝羓” , 我们可以将这两个字理解为皇帝牌腊肉 。
辽太宗耶律德光之死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分裂——游牧部落联盟为了争夺最高统治权导致的内部分裂可以算是常态 , 不发生才奇怪 。这其实也可以算契丹草原帝国的一次危机 。但老天又帮了契丹人一把——中原的大小军阀继续醉心于拳头比大小的比赛 , 对于契丹 , 只要他们不来添乱就行了 。和部落联盟不同的是 , 已经走在通往集权帝国道路上的契丹并没有像之前的匈奴、突厥那样分裂下去——他们分而又合了 。
接着即位的辽世宗耶律耶律阮、穆宗耶律璟无论是雄才大略还是能力手段都不能和阿保机、德光这样的强人相提并论 。但他们的时代却是契丹帝国史上最关键的时刻——就在他们的时代 , 契丹正式完成了从部落联盟到集权帝国的蜕变——从他们自身就可以看出 。靠强人维持的政权很常见 , 草原上出现过太多 , 但在强人死后 , 大多免不了四分五裂的命运 。而只有常人甚至庸人都能维持政权的稳定和整体性的时候 , 这个政权才是真正进化到了有严整的政治架构的集权帝国 。耶律德光灭后晋 , 真正接触到了中原政权的组织形式 , 他带回的大量后晋高级官员也为契丹政权结构的最后完成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就在这个时代 , 日后辽帝国的基本政权结构最终固定下来 。
谈到辽帝国的政治架构 , 却是出了名的复杂 。辽帝国根本的政治组织结构是啥?可能会有许多人说是南北面官制度 , 南面官以汉制制汉人 , 北面官以契丹制制契丹人 。正确 , 但不完全正确 。因为还有一个根本 , 斡鲁朵制度 。而偏偏这两个制度还是相互交叉 , 相互渗透的 。
每个辽帝上台的时候 , 都要从各个契丹和其他游牧部落以及生活在州县中的汉族、渤海族人民中抽调出一部分 , 脱离国家政府 , 组成自己的私属游牧集团 , 这就是斡鲁朵 , 汉语的意思是“行宫” 。
这个游牧集团一旦产生就不再解散 , 在皇帝生前 , 它扈从着皇帝在国内四处迁徙游牧 , 皇帝的所有子孙后裔(除了即位为新皇帝的)也隶属于这个斡鲁朵 。而在皇帝死后 , 则作为先帝的遗产 , 追随着新皇帝继续履行扈从的职责——虽然新皇帝也要组建自己的斡鲁朵 。终辽一世 , 共有九位皇帝 , 两位当权太后 , 一位皇弟和一为权势滔天的大臣组建了十三个斡鲁朵 , 称为十二宫一府 。斡鲁朵由于是皇帝的私属 , 所以并不归政府管辖 , 组成它的各族百姓也不由国家管理 。在它的内部 , 也有南北面官之分 , 由北面官管理部族百姓 , 由南面官管理汉族和渤海族百姓 。而按辽的兵制 , 每个成年男子都是士兵 。我们可以发现 , 斡鲁朵这个巨大的游牧集团实际上是皇帝手中随时都掌握着的一只可观的军事力量 。
在跟随皇帝迁徙之外 , 还有一部分汉族和渤海族百姓 , 他们定居分布在全国各地 , 但也属于斡鲁朵 , 也不是国家的齐民编户 , 称为蕃汉转户 。他们平时劳动 , 为迁徙的斡鲁朵提供经济支持 , 战时如有需要 , 则马上转为军队 , 就是所谓的“宫卫骑军” 。
斡鲁朵之外的部族和州县下辖的定居百姓才归辽政府统辖 。同样 , 由北面官管理部族百姓 , 由南面官管理定居的汉、渤海族百姓 。辽政府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分别管理北面官和南面官的北、南枢密院 。由北面官管理的各部族又被分为两部分 , 分别隶属于北南二府(契丹人在命名两分的机构时 , 习惯使用“南北”作为区分 , 北、南面 , 北、南府和后面要提到的北、南院是不同的概念) , 二府的长官称宰相 , 其中北府宰相原则上由后族萧氏世预其选 , 而南府宰相原则上由皇族耶律氏世预其选 。但有原则就是用来被打破的 , 到了辽中后期 , 也偶尔出现了汉族人担任北面官里的两府宰相 , 我们姑且可以把这看成“民族融合”的加深吧 。
推荐阅读
- 宋徽宗惠恭皇后简介 显恭皇后王氏生平
- 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后是如何被金人虐待的?
- 李师师到底有何魅力让宋徽宗不仅吃醋还挖地道?
- 宋徽宗赵佶有几个女儿?生母都是谁
- 宋朝人的幽默:宋徽宗称推行瘦金体将省墨水
- 宋徽宗和周邦彦为名妓李师师争风吃醋
- 李师师初见宋徽宗所奏曲子是什么 他们是什么关系
- 宋徽宗显仁皇后简介 宋高宗之母韦贤妃生平
- 一代名妓李师师真的是宋徽宗的“情人”吗?
- 宋朝被宋徽宗抓去“采阴补阳”的一万少女藏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