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为马写的是谁 带你了解玩弄皇权的赵高
指鹿为马写的是谁,指鹿为马的意思是说把鹿说成是马,比喻颠倒事非黑白 。这是写的秦朝时候一个对皇位想入非非的人赵高,一天上朝的时候把一只鹿带到朝堂之上,为了证明自己的地位,硬把鹿说成是马,以示自己的权威,考验群臣是否对他顺从,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
指鹿为马说的是赵高
秦权臣赵高,为试探大臣们对他的态度,在秦二世面前,指着一只鹿,硬说是马 。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这是鹿 。'问左右人,有的怕赵高,说是马,有的不说话 。也有说是鹿的,后者都遭到赵高的暗算 。从此群臣都怕赵高 。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后以'指鹿为马'等比喻颠倒黑白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东床已招佳选,何知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 。
赵高弄权
胡亥做了皇帝后,赵高对胡亥说:“陛下要注意,诸公子和大臣们正在为沙丘之谋而蠢蠢欲动啊! ”二世一听,马上紧张起来,忙问赵高如何应付 。赵高见时机已到,便煞有其事地说:“万全之策惟有‘换血’,铲除祸患 。这样,陛下就可尽情享受人间乐趣了 。”二世一听,乐得手舞足蹈 。于是,一场“换血”大行动开始了 。大批朝臣先后被杀,连二世的骨肉兄弟和同胞姐妹们都惨死在屠刀之下 。最后连李斯都遭五刑腰斩,合家灭门 。李斯一死,赵高便顶替他做了丞相,其族人、亲信都安插到了权要部门 。赵高当了丞相后,成了秦朝的实际独裁者 。渐渐地,他就想踢开二世自己做皇帝,但又担心群臣不顺从,于是就导演了一幕“指鹿为马”的闹剧 。从此,群臣更加害怕赵高 。
秦相李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是秦代著名政治家 。在我国历史上声名显赫,功绩卓著 。公元前247年,李斯来到秦国,当上了秦王政的侍卫,后任命为长史,又拜为客卿,协助秦王吞并六国,统一天下 。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 。他继续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屡建奇功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保全自己的利益,附和赵高伪造遗诏,立少子胡亥为帝 。赵高篡权后又施展阴谋,诬陷李斯“谋反”,将其腰斩于市,并夷灭三族 。
扶苏(?~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长子,是秦朝统治者中最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 。他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焚书坑儒”、“重法绳之臣”等政策,因而被秦始皇贬到上郡监蒙恬军 。秦始皇死后,赵高等人害怕扶苏即位执政,便伪造诏书,指责扶苏在边疆和蒙恬屯兵期间,“为人不孝”、“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上书直言诽谤”,逼其自杀 。
指鹿为马的现实意义
顺从性是与独立性相对的一种意志品质,顺从性强的人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别人意见 。缺乏主见、易受暗示或慑于权势、权威的情况下,常会表现出这种顺从现象 。
赵高“指鹿为马”以考验群臣的这出戏就是应用了心理学上的顺从现象 。秦二世虽然提出质疑,但毕竟年幼,还要听听群臣之见 。而群臣当中,一些人回避矛盾、不吭声,这种保持沉默的态度无异于为虎作伥、助纣为虐,他们因此得以摆脱困境 。不少人说是马来顺从赵高,这中间的确有人是为讨好赵高,阿谀逢迎,跟着他讲假话,但也少不了上面所说“顺从性强”的人 。他们在思维和实施行为的过程中缺乏主见、易受暗示,因而不加分析和批判地接受别人的意见,人云亦云或是附和多数人的意见 。这种“随大溜”的情况,心理学上称为“从众现象”,即服从多数人的意见 。如此,一些人慑于权势而不表态,一些人阿谀奉承讲假话,又带动了一些顺从者及从众的人也跟着颠倒黑白 。这样,赵高“指鹿为马”的谎言就占了上风 。在当时的气氛下,顶着压力讲真话的人是要有点勇气的,而且事后都被“暗中治之以法”,吃了苦头 。
【指鹿为马写的是谁 带你了解玩弄皇权的赵高】顺从现象在人的催眠状态下表现得最明显,此时,医生往往利用病人无条件的顺从来消除其心理矛盾、纠正其错误观念,达到治疗目的 。清醒状态下人还是需要多一些独立思考精神,少一些顺从心态,方为健康心理 。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葡萄牙也是倭寇?明朝和葡萄牙有什么恩怨史?
- 唐僧前身是如来徒弟金蝉子?和尚不承认?
- 高丽王国是安徽人建立的 朝鲜是东北人建立的?
- 李白真死于自己的水中捞月吗?他是怎么死的
- 杨大眼是怎么死的 杨大眼是被他儿子所杀?
- 和氏璧是哪国的 和氏璧的由来
- 金庸笔下表哥都是高富帅负心汉 是影射徐志摩?
- 爱国诗人屈原之死疑云 自杀说未必是事件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