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你听过几首?( 二 )
曲调见于《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1746年) 。曲为散板,按词调传统由两个乐段(即上、下片)组成,后乐段基本上是前乐段的发展,既有对比,又有联系,其整体情绪的起伏均与歌词密切结合,具有雄健豪放的气质和浓厚的古典风格 。
五、《胡笳十八拍》
汉末著名文学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琰(文姬)在兵乱中被匈奴所获,留居南匈奴与左贤王为妃,生了两个孩子 。后来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写了一首长诗,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 。
全诗共18段,谱写成套歌18首 。据郭沫若说,突厥语称“首”为“拍”,18拍即18首之意 。该诗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声而作,所以就叫做《胡笳十八拍》或《胡笳》 。原是琴歌,但魏晋以后逐渐演变成为两种不同的器乐曲,称《大胡笳鸣》、《小胡笳鸣》 。前者即《胡笳十八拍》的嫡传c唐代琴家黄庭兰以擅此曲著称 。李欣有《听董大弹胡笳》诗:“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 。”就是对该曲内容的概括 。
现存曲谱最早见于1425年刊行的《神奇秘谱》本,称“大、小胡笳”,都是无歌词的器乐曲 。可唱的琴歌《胡笳十八拍》初见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孙丕显所刻的《琴适》中,也就是现在最流行的谱本,其歌词即文姬所作的“我生之初尚无为……” 。音乐基本上用一字对-音的手法,带有早期歌曲的特点 。
六、《扬州慢》
南宋时候,金主完颜亮于1161年人侵扬州重镇,使这个“淮左名都”遭到严重破坏,久久不能恢复 。15年后,作曲家、诗人姜白石路过此地,看到一片萧条的景象,怀着对侵略战争的厌恶之情,创作了这首歌曲 。因歌词采用“慢词”格式,故名《扬州慢》 。
歌曲描写原本十分繁华的扬州,经过金兵掠夺,变得一片荒凉,到处野麦丛生,人烟稀少,村池荒废 。黄昏时候,静寂的古城不时传来悲吟的军号声,更增添了无限苍凉之感 。作者感慨地说,如此景象,即使大诗人杜牧在世,也将惊叹而无法用笔墨来表达和描述的 。昔日游人如梭,而今二十四桥仍在,桥边的红芍药花依然年年开放,可是有谁来欣赏呢!
《扬州慢》属古音阶调式,音调质朴而又富于激情,行腔自然,结构严谨 。上下片各四句,结音都是丨、3、6、1,安排得很有层次 。歌曲的旋律动向和语调倾向大体一致,而又服从于内容的需要和感情的抒发 。如“自胡马窥江去后”的激动情绪,和“波心荡,冷月无声”等处的慨叹,都能在音调中得到很好的体现,给人以相当深刻的印象 。
七、《苏武牧羊》
此曲约产生于辛亥革命后三四年,流行于二三十年代 。传说作者是北京一位中学教师内容采自古代历史故事: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贵族囚禁冰窟逼降,他饮雪吞毡,坚决不从 。后来又把他送到北海边上放牧公羊,说要等公羊生子之后才能放他回朝 。苏武不顾威胁利诱,不怕艰苦折磨,坚持19年而终不屈服 。
歌词为长短句,音乐也仿照词调传统作上下阙处理,除第一句引子外,上下阙的曲调完全相同乐曲采用民间“背工调”手法,用清角音4而不用角音3,显示出北方民间歌曲的风格其中“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两句则改用3而不用4,与前后形成调性调式上的对比,加强了坚定诚挚的情感此曲虽用古代题材,但却寄托着当时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 。全曲音调流畅,内容通俗,感情深切,因而流行较广 。
八、《凄凉犯》
南宋词人、作曲家姜白石词曲 。1191年,白石访问边防要地合肥正当深秋时节,城内一片萧瑟,战马不时发出嘶叫之声 。出城四望,到处是荒烟野草,十分凄凉黯淡 。白石感触甚深,因借琴曲中的凄凉调意,创作了这首歌曲 。
此曲按一般词调分上下两阙,由于两阙内容不同,所以在音调上有较多的变化 。上阙描写“边城离索”的荒凉景象,战马嘶呜的戍楼不时响起的号角声,勾起了作者对当年抗敌将士“迤逦度沙漠”的怀想 。为了表现烦闷而激动的情绪,曲中运用了连续的垛句进行和下四度“犯调”手法(由g羽调转为g商调) 。
曲名“凄凉犯”即由此而得 。下阙用“追忆,西湖上小艇携歌,晚花行乐”的另一情景来作对比,表现作者对侵略战争的憎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曲中亦采用了与上阙相同的犯调手法,但不用垛句,情绪起伏的弧度亦较小,并一直持续到末段转回原调 。全曲结构完整,音乐伴随情绪的发展很有逻辑;在调性、调式的对比和段落衔接等方面也处理得相当自然,并做到了为表现乐曲的感情内容服务,是白石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
推荐阅读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揭秘古代宫廷投毒三大秘法 古代皇家投毒谜案
- 用石油大败突厥骑兵!看石油在古代的妙用
- 古人更偏爱平胸 揭秘古代丁香乳更受欢迎
- 揭中国古人身份证 竟带防伪标识
- 揭秘中国古代的女囚坐牢就失去贞操的潜规则
- 古代女子出嫁洞房“八件套” 是些什么东西
- 猪八戒白胖形象错了 专家:明代中国没白猪
- 中国古代著名男宠 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黯然失色
- 中国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是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