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歧沟关之战双方之对比,一次划时代的惨败( 二 )


观此战,潘美指挥宋军征伐南汉,战胜攻取,如行云流水,畅快淋漓,其中又巧用战术,以智取胜,以少胜多 。
再看在歧沟关之战中,潘美好象完全换了一个人 。刚开始时,率军出雁门,取云、应、寰、朔四州,实为辽守军单弱,故所过皆降,无足称道 。而东路曹彬败后,辽十万大军西进,潘美、杨业等受命掩护边民撤回雁门,然后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这段故事了 。潘美不听杨业的建议,而听信大言不惭的王侁,又违约不援救杨业,致使狼牙村、陈家谷兵败,杨业被俘,绝食而死 。到了这里,我不禁要问,这个人还是那个曾经威震南邦的潘美吗?我知道,辽军与南汉军不可同日而语,但前后的反差还不至于如此之大吧?他至少应该做出点正确的决策,减少些失败的损失吧?而他“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辽兵败走,侁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 。美不能制,乃缘灰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简直畏辽如鼠 。难道他有恐辽症?还是只是因为嫉妒想陷害杨业?还是过去了20年,他变成老糊涂了?不明白 。
再说说杨业 。
杨业自降宋之后,官职从左领军卫大将军、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到云州观察使,一直镇守雁门关 。多次击退来犯的辽兵,最精彩的一次就是980年的雁门之战 。是年,辽遣大军十万,自云州南下侵宋,至雁门关前 。雁门关内仅有守兵数千,杨业自知寡不敌众,乃自领骑兵自西陉出关,延小路迂回至雁门关北口,自辽军之后掩杀 。辽军方欲攻关,忽遭背后袭击,又不知虚实,所以大溃,驸马侍中萧咄李被杀,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悔被擒 。此役,杨业因功迁至云州观察使,更加受到太宗信任 。
歧沟关之战,杨业部出雁门,收寰、朔、云、应四州后还屯雁门 。曹彬歧沟关战败,田重进、潘美蔚州战败退后,潘美、杨业受命护四州百姓撤退 。耶律斜轸大军来追,杨业建议避其锋锐,结果遭到王侁的讥讽,受激出战,狼牙村中伏大败,退至陈家谷,不见援兵,遭擒而死 。
总体来说,宋军的将领脱胎于五代,勇猛方面不输契丹人,但极少有谋略过人的 。此次参战的将领中,只有潘美在战术上有些造诣,但这次完全没有发挥出来,表现的与其他庸将无二 。
辽:耶律休哥、耶律斜轸、耶律抹只、耶律奚底等
耶律休哥,字逊宁,契丹大将,号称“战神” 。
休哥早在979年高粱河之战中击败宋军主力,名声大震 。
满城之战,燕王韩匡嗣不听休哥之言,中了宋军诈降之计,被宋将刘廷翰、李汉琼、崔彦进等杀了个屁滚尿流,只有休哥一路兵马俨然而退 。
瓦桥关之战,辽景宗耶律贤亲征,围宋瓦桥关(即雄州) 。宋雄州刺史张师斩关突围,休哥自领麾下截杀,击斩张师,从骑惊溃回城 。宋军援兵集结在拒马河南岸,休哥率领精骑涉水突击宋军,宋军无备,且无统一指挥,被击溃 。
歧沟关之战,曹彬拥兵十万,声威浩荡,幽云震恐 。休哥措置有方,与曹彬对峙,自知兵少,不与争锋,时常派轻骑袭扰,又切断宋军梁道 。曹彬因粮饷不济,下令退师雄州,又被宋太宗阻止,裹粮复前,与米信军会合 。此时,萧太后引援兵至涿州 。曹彬无法压制部下的贪功情绪,只得强攻涿州,遭到休哥与萧后两路钳击,冒雨南撤 。休哥率精骑自后追击,至歧沟关追及,曹彬军大溃,曹彬、米信引数骑遁走,宋军退至拒马河,争先恐后抢涉,自相践踏,折兵逾万,血染河水,尸塞河道 。
耶律休哥在此战中与在高粱河之战中一样,在契丹军中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 。宋军与辽军初期的历次战役,耶律休哥都参加过 。而且百战百胜,真正的失败只有一次,就是徐河之战中败给了“黑面大王”-----宋将尹继伦 。
史称其“智略宏远,料敌如神 。每战胜,让功诸将,故士卒乐为之用 。身更百战,未尝杀一无辜 。”
契丹得将如此,夫复何求?
耶律斜轸,字韩隐,契丹重臣 。
公元979年,宋太宗征太原,再征幽蓟,他先于白马岭救出耶律沙,后在高粱河之战中与休哥携手击破宋师 。休哥与斜轸,是当时辽军的两大支柱 。
辽景宗死后,萧太后称制,时人心不宁,内忧外患 。耶律斜轸与韩德让二人倾力辅佐太后,契丹才稳定了内部 。
歧沟关之战,宋师三路并进 。萧太后亲征赴援幽州,将西线的战事交给了耶律斜轸,拜为山西路兵马都统 。
耶律斜轸不负众望,在蔚州巧施计谋击败宋军 。宋军田重进、潘美两路均败 。不久,“杨无敌”被迫迎击 。耶律斜轸在狼牙村设伏,击败杨业,追至陈家谷,将其生擒,杨业绝食而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