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蒋光鼐简介 蒋光鼐将军怎么死的?
蒋光鼐(1888—1967) , 字憬然 , 广东东莞虎门人 , 是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政治活动家 , 功勋卓著的抗日名将 , 民革卓越领导人和创始人 , 新中国纺织工业的主要领导人 。
参加过辛亥革命 , 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 , 第十一军副军长 , 参加中原大战 。1930年任第十九路军总指挥兼淞沪警备司令 。1932年1月28日 , 率领十九路军抗击日军的侵略 。1949年 , 开始担任全国政协委员 , 后又历任中国纺织工业部部长 , 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 。
1967年6月8日病逝于北京 。蒋光鼐的骨灰先存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 1997年与蔡廷锴一同迁葬于广州19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将军墓 。
早年经历
蒋光鼐1888年12月17日生于广东省东莞县虎门南栅乡桐园坊 。祖父蒋理祥 , 清咸丰三年癸丑科进士 。同治三年授翰林院编修 。父亲蒋子敏 , 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科举人 , 入京为景山官学教习 。母亲郑夫人亦广东东莞人 , 出身世家 , 知书达理 。
蒋光鼐随母留在家乡 , 并跟随教私塾的大哥读书识字 。1903年11月18日 , 郑夫人因病去世 , 临终前以时局日颓 , 嘱咐蒋光鼐“弃文从武” , 这对蒋光鼐一生有着极大的影响 。蒋子敏怀才不遇 , 在京因病去世 , 仅比妻子晚10天 , 时年48岁 。
父母相继去世后 , 家道日衰 , 年方14岁的蒋光鼐开始自己寻求出路 。1904年 , 他以优异的成绩为东莞师范学堂录取 , 成为供给食宿的师范生 。1906年 , 位于黄埔的广州陆军小学第二期招生 , 他与同窗好友张廷辅、袁煦圻等一起报名应试 , 被录取 。经同学陈铭枢介绍 , 蒋光鼐在入学后不久就加入了同盟会 。
辛亥革命
1909年 , 蒋光鼐自陆军小学毕业 , 升入南京第四陆军中学 。1911年10月10日 , 武昌新军发动起义的消息传到南京后 , 南京第四陆军中学的同盟会会员们立即筹备起事 。因校方藏匿武器 , 学生们认为赤手空拳难于成功 , 遂决定到武昌参加起义队伍 。蒋光鼐、李章达、袁煦圻、张廷辅及江苏陆军小学的陈果夫等在第一批 , 由陈铭枢带队 , 于10月下旬到武昌都督府报到 。他们被编为中央第二敢死队 , 第二天即参加了汉口龙王庙的登陆作战 , 失利后撤回武昌 。
1911年11月16日 , 黄兴亲自指挥发起对汉口的总攻 , 蒋光鼐作为总司令部的督战队员 , 随第三路义军从汉阳向汉口进攻 , 但因一、二路义军未予配合 , 战斗失利 。蒋光鼐退到汉水岸边时 , 浮桥已被挤断 , 不少士兵坠落水中 , 他幸运地搭上最后一条接运小船 , 返回汉阳 。
进攻受挫后 , 有些学生萌生退意 , 不辞而别 , 蒋光鼐则留下来坚持战斗 。先在汉阳阻击清军 , 汉阳失守后转移到武昌 , 继续与清军对峙 。
南北和议签订后 , 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元旦成立 , 随即开始遣散军队 。蒋光鼐恰好收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的入学通知书 , 得以继续学习 。在报到前 , 他回到家乡 , 与同县大宁乡的谭妙南结婚 。婚后不久 , 他就进入保定军校骑兵科学习 。
1913年6月 , 江西李烈钧准备讨袁的消息秘密传到保定军校 , 蒋光鼐与同学张廷辅、季方等30多人毅然离开学校 , 奔赴江西 。李烈钧就任讨袁军总司令 , 通电全国 , 讨伐袁世凯 , 正式掀开“二次革命”的序幕 。李烈钧委派方声涛为右翼军司令 , 蒋光鼐为右翼军司令部少校参谋 。讨袁军因寡不敌众 , 被袁军击溃 , 蒋光鼐与同学张廷辅随一群溃兵沿小路退入福建 , 历尽艰辛到达福州 , 又乘船到上海 。1913年底 , 他与张廷辅通过关系 , 在一艘开往长崎的货轮上充当锅炉工 , 平安抵达日本 。
当时 , 黄兴、李烈钧等在东京郊外的大森创办一所军事学校 , 收容流亡海外的革命同志 , 加以培训 , 作为回国与袁世凯抗争的基本力量 。为掩人耳目 , 称为“浩然庐” , 由殷汝骊主持 。蒋光鼐与张廷辅从长崎到东京后就进入“浩然庐”学习 , 与他们同时学习的还有陈铭枢、胡景翼、吕超等近百人 。
推荐阅读
- 抗战英烈周卓然 誓死抗日牺牲在中条山的骑兵少将
- 韩世忠怎么死的?南宋名将韩世忠死后葬在哪里
-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真的怕老婆吗?有何隐情
- 从一代名将戚继光惧内看明朝女性的解放
- 王霸简介 东汉宗室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王霸生平
- 一代名旦梅兰芳是怎样用自己的方式抵抗日军的
- 抗日名将郝梦龄是怎么死的?
- 历史如何评价铫期 汉朝名将铫期的后世地位如何?
- 详细盘点那些令日军闻风丧胆的抗日名将
- 王梁的故事 历史如何评价汉朝名将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