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资本局|李想炮轰团车“大概率是骗子”,团车反怼“别把自己当先知”
_原题是:5000万美元就能造车?李想炮轰团车“大概率是骗子” , 团车反怼“别把自己当先知”
采访人员/吴丹若
编辑/杨程
拥挤的新能源汽车赛道 , 又有玩家入场 , 这次是位熟悉的陌生人 。
1月16日晚 , 理想汽车(02015.HK/LI.US)创始人李想在其个人微博转发一篇团车(TC.US)宣布造车后CEO闻伟接受媒体采访的内容 , 炮轰其刷新了创业者的底线 。
李想表示 , “那些指望找到超级救世主的创业者 , 那些指望能通过打开任督二脉的创业者 , 最后找到的普遍是骗子 , 或者大概率自己是骗子 。 居然还有人可以把这种观点对外公开讲出来 , 真是刷新了创业者的底线 。 ”
李想批评的团车 , 一周前公告宣布入局造车 , 首款车定价在10-20万元 。
1月17日 , 团车CEO闻伟通过个人微博回应李想质疑:“没想到万里长征迎面第一枪来自李想先生 。 除了节奏和耐心您是不是忘了眼光和判断?冯思翰(大众中国CEO)被反怼不就是当初看走了眼喷得太早?所以谁也别把自己当先知 , 也别成为自己最记恨的那拨人 。 ”

文章图片
图1/1
团车CEO称“造车门槛不高” 有5成以上“胜算”
【红星资本局|李想炮轰团车“大概率是骗子”,团车反怼“别把自己当先知”】新能源汽车正从蓝海转变为红海 。
造车新势力品牌已经历过一轮大浪淘沙 , “百团大战”只剩下少数头部企业;传统车企大象转身 , 砸重金发力新能源;小米、百度、华为等科技巨头也争相涌入……团车在这个时间点宣布造车 , 底气何来?
关于团车自身造车的原因 , 闻伟在1月14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看到‘蔚小理’刚开始造车时 , 其实就有冲动了 , 但当时条件还不成熟 。 真正下定决心是在2021年下半年 , 经过撮合 , 我们和行业内顶尖的团队开始接触 , 看到了造车成功的可能性 。 ”
对于造车的时机 , 闻伟表示 , 市场容量还有机会 。 “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还有两年的窗口期 , 现在造车的门槛还没有很高 , 市场还可以接受新企业进入造车行业 。 ”
根据闻伟的说法 , 他造车的信心主要来自一个100多人的外来团队 。 在闻伟描述中 , 这个团队具有20多年的造车经验 , 可以承担包括产品规划、工程开发、智能驾驶在内的几乎所有造车流程;可以做2000万元以上的车 , 也可以做5万元以下的车 , 包括商用车、物流车;能将新能源汽车的造车周期从36个月缩减到18-24个月;把一款车的量产成本缩减到5000万美元左右 , 此前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NIO Day向媒体表示 , 造车门槛已经上升至400亿元 。
闻伟称 , 该团队已经拥有半成品车型 , 团车的第一款车将会从这些半成品车型中选一款 , 定价会在10万元-20万元之间 , 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开启预售 , “第一款车采用成熟方案、成熟技术、成熟供应商 , 产品本身质量、品控是完全成熟可控的” 。
“我觉得至少有五成以上的胜算 。 ”闻伟称 , “我们第一款车失败了也没关系 , 3个月能再做一款 。 ”
李想炮轰“大概率是骗子” 业内持怀疑态度
汽车分析师刘昊告诉红星资本局 , “闻伟对这个团队的描述超出了当前行业的普遍认知 , 是李想认为‘大概率是骗子’的主要因素之一 。 能如此明显得降本提速 , 业内都没听说过这么‘顶尖’的团队 。 ”
“关于造车的细节 , 闻伟说得很模糊 。 按照他的说法 , 外来团队负责造车 , 团车负责卖车 。 ”有汽车行业人士向红星资本局表达了对团车造车的疑虑 , “但造车不是简单拼凑两个团队就能成功的 , 而且团车的企业风格也让业内持怀疑态度 。 ”
团车造车的信心还来自其营销优势 。 按照闻伟的说法 , 团车擅长的领域是“选品” , 分析用户喜好是强项 。 现有业务和造车业务会完全独立 , 现有业务会赋能造车业务 , 为其销售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闻伟提到 , 团车将以当前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多年深度运营的庞大用户群体为基础 , 用覆盖全国一线至县域的销售网络 , 以及强大的销售能力融入到未来的新业务中 。
“我们优先考虑直销模式 , 也具备在下沉市场落地的渠道优势 , 事实上 , 无论是加盟还是直销 , 我们都有多种选择余地 。 ”
对于团车造车的资金来源 , 闻伟表示 , 团车是美股上市公司 , 拥有融资能力 。 此外 , 不管是国资还是地方政府都对我们的项目很感兴趣 。 由于团车的造车成本较低 , 目前不需要太多资金 。
闻伟经历了五次创业 , 前四次都无果而终 , “最后再赌一次”的成果就是团车 。 这位创业者表示 , 将把造车当作是最后一次创业来看待 。
团车5年亏损7.05亿元 曾宣布私有化又撤销
此前从未有迹象显示 , 团车可能入局造车 。 1月5日 , 团车公告称正式建立新型电动汽车的战略计划业务线包括设计、研发和制造团队 , 并将其业务扩展到电动车制造 。
这不禁让很多人疑惑:“你谁啊?”
公开信息显示 , 团车是一家专注“场景化新零售”模式的汽车团购电商网站 , 创办于2010年 , 2018年11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 发行价7.8美元/ADS 。 团车曾创双十一销量神话 , 目前业务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40多个地区 。
团车2016年至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 2016年-2018年分别亏损0.87亿元(人民币)、0.9亿、1.14亿元 , 2019年更是巨亏2.51亿元 。 2020年 , 疫情导致其核心车主业务难以开展 , 全年亏损1.63亿元 。 5年累计亏损约7.05亿元 。
团车的股价在2019年初达到最高点31.7美元/股 , 之后一路下滑 。 截至1月17日 , 团车的股价仅为2.76美元/股 , 较发行价下跌64.6% 。
值得一提的是 , 市场并没有给团车造车正面的鼓励 , 宣布造车后 , 团车的股票曾出现小幅下滑 。
2021年初 , 团车公告将私有化 。 但在2021年11月 , 闻伟宣布撤销私有化 , 称是为了给公司开启更多机会 。
1月13日 , 团车发布第三季度财报 , 2021年前三季度亏损0.59亿元 。 受国内散点式疫情及全球芯片短缺等问题影响 , 2021年第三季度团车线下车展仅在55个城市举办65场 , 同比减少57.2% 。
网经社电子商务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认为 , 团车这类汽车电商此前凭借线上平台轻资产化 , 用互联网速度快速成长 , 但因烧钱亏损严重 。 一旦遭遇资本寒冬 , 企业就要为成本考虑做出调整 。
刘昊告诉红星资本局 , 2016年至今长期亏损 , 特别是2019年巨亏 , 反映出在汽车销售大环境变化下汽车电商本身的困境 。 加上疫情影响主营业务车展 , 团车已经退无可退 , 不得不寻找新的增长点 。
推荐阅读
- Europe|欧盟出台政策鼓励半导体投资
- Solr|AI薪资整体走下降趋势 去年平均年薪104566美元
- IT|华大基因:全资子公司新冠抗原自测产品获得欧盟CE证书
- Toshiba|东芝宣布一分为二:分拆半导体业务 出售非核心资产
- IT|鸿海与泰国合资电动汽车工厂最快2024年投产 一期投资预计10亿美元
- LG|LG能源和通用汽车将在美国建立第四家合资电池工厂
- Huawei|华为拿百亿资金给员工分红 预计每股可分1.58元
- VR|“元宇宙”概念引发AR/VR新一轮投资潮 去年Q4融资总额达120亿
- 投资|国方资本孙忞:与科技共舞,与时代共进
- AI|AI工程师薪资神话走向终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