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杀手”——白尾鹞



“袖珍杀手”——白尾鹞


文章图片



“袖珍杀手”——白尾鹞


白尾鹞属于鹰形目鹰科 , 全长约50厘米 , 翼展约100厘米的中型猛禽 。 雄鸟上体蓝灰色、头和胸较暗 , 翅尖黑色 , 尾上覆羽白色 , 腹、两胁和翅下覆羽白色 , 飞翔时 , 从上面看 , 蓝灰色的上体、白色的腰和黑色翅尖形成明显对比;从下面看 , 白色的下体 , 较暗的胸和黑色的翅尖亦形成鲜明对比 。 雌鸟上体暗褐色 , 尾上覆羽白色 , 下体皮黄白色或棕黄褐色 , 杂以粗的红褐色或暗棕褐色纵纹;常贴地面低空飞行 , 滑翔时两翅上举成“V”字形 , 并不时地抖动 。

添加图片注释 , 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白尾鹞长度为42-50厘米 , 翼展为97-125厘米 , 雄性上体灰白色 , 头和胸较暗 , 翅尖黑色 , 尾上覆羽白色;雌性上体暗褐色 , 尾上覆羽白色 , 下体皮黄白色或棕黄褐色 , 杂以粗的红褐色或暗棕褐色纵纹 。 白尾鹞主要以小型鸟类、鼠类、蛙、蜥蜴和大型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 白天活动和觅食 , 尤以早晨和黄昏最为活跃 。

添加图片注释 , 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白尾鹞 , 分布于欧亚大陆以及非洲北部 , 在中国多见于新疆、西藏、内蒙古、东北、河北、四川、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青海、长江中下游、台湾等地 。 具有迁徙性 , 多生活于沼泽以及牧场 , 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鸟类、蛙、蜥蜴和大型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
中国东北和新疆西部为夏候鸟;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西藏南部、云南、贵州为冬候鸟;其他地方 , 包括香港和台湾为旅鸟或偶见冬候鸟 。 春季迁到东北繁殖地的时间在3月末至4月初 , 离开繁殖地的时间在10-11月 。

添加图片注释 , 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科学家曾研究白尾鹞食性发现 , 除了捕捉麻雀、云雀、水鸟等小型鸟类 , 鼠类也是白尾鹞最常吃的食物 。 它在低空中观察到田鼠踪迹时 , 会迅猛地降落到地面 , 一抓一个准 , 刚才还活蹦乱跳的田鼠 , 转眼就沦为白尾鹞的食物 。 运气好的时候 , 白尾鹞还能捕到野兔和肥美的鸭子吃 , 改善伙食 。 但有时候就只能抓青蛙、昆虫类补充食物 , 能填饱肚子就行了 。
如此看来 , 这“袖珍杀手”的名头不是白叫的 , 其较高的捕食成功率 , 让同区域内的小型鸟类、鼠类都非常怕它 。
白尾鹞是一种对人类有益的鸟类 , 因为它们的主要猎物是老鼠以及稻田中的麻雀和其他食谷鸟类 , 虽然这种鸟类目前分布广泛数量众多 , 但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让它们无处筑巢 , 它们被迫向森林迁徙 , 在那里 , 它们很难发现食物 , 人类活动已经严重影响了这种鸟类的生存 。
转载声明:
【“袖珍杀手”——白尾鹞】本文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 , 仅供读者参考 , 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 我们分享此文是出于传播更多资讯的目的 。如有侵权 , 请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 谢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