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

一般认为 , “狸猫换太子”故事 , 最早源自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 , 也是清代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的一个章回 , 描述宋真宗赵恒时 , 刘妃与内监郭槐合谋 , 以剥皮狸猫掉换李宸妃所生婴儿 , 李宸妃随被打入冷宫 。赵恒死后 , 仁宗赵祯即位 , 包拯奉旨赴陈州勘察国舅庞煜放赈舞弊案 。途中 , 包拯受理李妃冤案并为其平冤 , 迎李妃还朝 。事实真是如此吗?史学界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
观点一 , 认为“仁宗认母”与包拯毫无关系 。
传说包公最辉煌的功绩 , 就是审理“狸猫换太子”案中 , 替宋仁宗皇帝找回了亲生母亲 。按照故事描述 , 它是发生在仁宗亲政(公元1032年)之前 。但史料认为 , 包拯当时还是一个布衣百姓 。直到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 , 29岁的包拯才考中进士 , 本被派到建昌县(今江西永修)任职 , 后来由于包拯为孝敬年事已高的双亲 , 请求回到家乡附近任职 , 于是在和州(今安徽和县)做官 。这样包拯还是不在父母身边 , 故辞职回家 , 孝养双亲多年 。直到双亲去世 , 包拯守丧期满 , 才在亲友劝告下 , 离家去天长县(今属安徽)任职 , 而这时他已经40岁步入中年了 。所以 ,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 他都没有去过京城 , 根本不存在帮助仁宗寻找生母的可能性 。
观点二以纪连海为代表 , 认为历史上并不存在这出剧情 , 而是发生在宋真宗的儿子宋仁宗身上的两个真实故事的拼凑 。
据历史记载 , 宋仁宗既非皇后所生 , 也非皇妃之子 , 而是侍奉真宗刘德妃的宫女李氏所生 。仁宗生下后 , 刘德妃将其收为己子 , 亲自抚养 , 后来在年幼时继承了皇位 。这样 , 刘德妃就成了皇太后 。仁宗并不知道自己生母是李氏 , 朝中大臣畏惧太后之威也不敢说 。但刘太后仁慈厚道 , 当仁宗生母李氏病重时 , 刘太后将其由宫女晋升为宸妃 。后来李氏病故 , 刘太后还以皇后之礼给予厚葬 。过了若干年 , 刘太后逝世后 , 仁宗左右有人奏明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所生 , 宸妃死于非命 。”仁宗大怒 , 要杀死刘家全部族人 。好在宸妃灵柩尚在 , 于是仁宗开启宸妃之棺察视 。发现其葬礼实超皇后标准 , 最后相信刘皇后并没有害死自己的母亲 。
据悉 , 宋朝皇帝临幸妃嫔 , 都会将一个抱枕送上 。可仁宗一直无子 , 突然有一天民间有个青年自称是宋仁宗的亲骨肉 , 皇上一听非常重视 , 命令官员一定要查清 。当时的一位官员将该青年带至面前问话 , 发现青年精神有些失常 , 遂将青年发配汝州 。汝州距离包拯执政的开封很近 , 获悉此事后 , 包拯亲自查办 , 发现该青年的母亲当年确实是仁宗宫里的宫女 , 而且还有一个皇帝御赐的抱枕!再查下去 , 发现该宫女当年被临幸后并未怀孕 , 被逐出宫后就和乡间一男子结了婚 , 随后生下了一女一儿 。此儿就是这个自称皇帝亲骨肉的青年 。查实清楚该青年不是仁宗的亲骨肉后 , 包拯奏明仁宗 , 将“谣言惑众”的青年斩首 。这就是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的“假皇子”事件 。
观点三 , 认为故事背景发生在宋朝是原作者虚构的 , 其实是取材于明朝成化年间的事情 。
万贵妃虽比明宪宗大17岁 , 却深受明宪宗宠爱 , 成化二年(1466年) , 万贵妃生下一个儿子 。母由子贵 , 可第二年该儿子就夭折了 , 万贵妃此时已38岁 , 在古代已是不能再生孩子的年纪 。明宪宗虽对万贵妃情有独钟 , 但他必竟需要子嗣 , 所以也常宠幸其他妃子和宫女 , 期望可以子孙满堂 。无奈的是 , 不管哪个妃子或宫女 , 只要是怀上龙种 , 都会被万贵妃暗下毒手 , 或是强迫她们堕胎 , 或干脆害死母子 。所以明宪宗一直都没有儿子 。
偶然机会 , 宪宗到内库 , 见到一个纪姓女史 , 见她谈吐不俗 , 十分喜欢 , 当晚就临幸了她 。有道是 , 皇帝身边女子多 , 临幸没几天 , 明宪宗就忘了这个女人 , 可纪女史却怀上了身孕 。当纪女史肚子渐大 , 终被万贵妃知晓 , 她立马命宫婢拿烈性堕胎药给纪氏吃 。好在那宫婢心善不忍下手 , 冒着杀头危险 , 为保住纪氏腹中孩子 , 向万贵妃谎报说 , 纪氏并未怀孕 , 只是肚子有“病痞” , 故肚子肿胀 。万贵妃听闻此说 , 再也没追究 , 只把纪氏打发到安乐堂居住 。因安乐堂是收容老病宫女之处 , 纪氏要想再见宪宗就万般难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