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苏轼与王弗的爱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与中国封建社会其他时期、其他家族一样 , 眉山苏家的女人向来都是有姓无名的 , 苏洵十分钟爱自己的女儿 , 也不过取名八娘 , 显然在按排行顺序而定;而苏轼的母亲程夫人、祖母史夫人 , 甚至是苏辙的夫人史氏 , 全都有姓无名 , 至多被称为苏史氏、苏程氏 。
【揭秘苏轼与王弗的爱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可是陪伴苏轼一生的三个女人全有名字:王弗、王闰之、王朝云 , 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 而奇迹的出现 , 首先要从王弗开始 。王弗与苏轼结识之后 , 就成了终日不去的伴读 。出身小户人家的王弗不仅知书达理 , 出乎苏轼意料之处的是 , 她对诗书非常熟悉 , 而且记性极佳 , 有时连苏轼都赶不上 。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中说:其始 , 未尝自言其知书也 。见轼读书 , 则终日不去 , 亦不知其能通也 。其后轼有所忘 , 君辄能记之 。问其他书 , 则皆略知之 。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
细心的读者应能看出 , 苏轼这里并没有说王弗陪他读书是在新婚之后 。“其始”应为刚认识时 , “见轼读书 , 则终日不去” , 也不知是在苏家还是王家 , 抑或是在苏轼读书的山寺之中?小户人家的女儿 , 可没有那么多的讲究!
如果说伴读、提示在年轻的恩爱夫妻之间时常出现 , 那么苏轼为官之后 , 王弗的“相夫”之功早就超越了“贱内”的范畴 。苏轼还记载:从轼官于凤翔 , 轼有所为于外 , 君未尝不问知其详 。曰:“子去亲远 , 不可以不慎 。”
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 。轼与客言于外 , 君立屏间听之 , 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 , 言辄持两端 , 惟子意之所向 , 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 , 君曰:“恐不能久 。其与人锐 , 其去人必速 。”已而果然 。将死之岁 , 其言多可听 , 类有识者 。
苏轼性情率真 , 口无遮拦 , 满眼没有一个坏人 , 这一点是苏洵所最不放心的 , 也是王弗终日挂牵的 。然而她对苏轼在外面所作所为 , 达到“未尝不问知其详”的地步 , 这显然有违“女戒” 。王弗不仅为此 , 她还在屏幕之后“窃听”客人与苏轼的谈话 , 提醒苏轼要对那些首鼠两端、见风使舵之人要有所戒备 。
苏轼在这里无法指名道姓说那些人是谁 , 但像张、章惇两个后来对苏轼严加迫害的恶人 , 当初在凤翔都是与苏轼往来频繁的“朋友” 。后来的事实证明 , 王弗确实有先见之明 。可以看出 , 王弗对苏轼有劝诫 , 有时达到了可以针砭的地步 。“有识”二字 , 乃是古代对读书人的莫高评价 , 苏轼用这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夫人 , 可见他对王弗是多么敬重 。
王弗对苏轼的不良行为 , 经常予以制止 。苏轼曾回忆道:某官于岐下 , 所居大柳下 , 雪方尺不积;雪晴 , 地坟起数寸 。轼疑是古人藏丹药处 , 欲发之 。亡妻崇德君曰:“使吾先姑在 , 必不发也 。”轼愧而止 。——《苏轼文集》卷七十三《先夫人不发宿藏》
由于受到欧阳修编《集古录》和刘敞到处挖掘青铜器的影响 , 苏轼在凤翔时 , 有一阵子喜欢收藏文物 , 至于道人炼丹之事 , 更是自小迷恋 。王弗借婆婆的话 , 劝戒夫君停止乱挖掘的行为 , 让苏轼十分惭愧 。由此可见 , 王弗在苏轼心目中 , 不仅是个贤妻良母 , 有时还是自己行为的监督人 。
二人如果仅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生硬结合 , 依苏轼天马由缰似的个性 , 决不会容忍他所不爱的人干涉他的事务 , 更不会让人约束自己的行为 。可是王弗对他的规劝 , 他不仅听从了 , 而且终生铭记在心 。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二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和两心相属之情 。
这时我们再回到前面说过的苏轼与陈季常一起在正月二十日去“女王城”禅院“招魂”之事 。也许苏轼在口头上会调笑陈季常 , 说他家中有个终日怒吼的“狮王” , 可陈季常心里也明白 , 王弗在世之日 , 苏轼何尝不把她当“女王”看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