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寡妇说出这句话不简单 吴未帝降晋为中国统一?

“舅舅娶外甥”现象
孙休临死时,虽然口不能言,但心里是相当明白的,所以他拉着丞相濮阳兴的手,临终托孤 。但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等顾命大臣,在孙休断气后,并未依嘱办事,立孙休幼子为帝,而是选择了孙休的侄子、废太子孙和的大儿子、时年23岁的孙皓 。顾命大臣做出此番选择,或许也是形势的需要 。当时,西南的刘姓蜀汉政权刚刚灭亡,曹魏集团让司马家族完全控制,吴国的安全形势受到的威胁空前严重 。在这种背景下,濮阳兴、张布选立一位成年皇帝,倒不失明智之处 。
在正式迎立孙皓前,濮阳兴、张布他们把想法对孙休的皇后、此时已成太后的朱氏说了,希望让成年的孙皓继位,以维护国家的稳定 。
朱氏会怎么办?话题先放一放,来说一下朱氏这个女人是怎么成为皇后的 。据《三国志·吴书·妃嫔传》(卷五十)朱氏是朱据之女,孙休的姐姐朱公主孙鲁育所生,她与孙休是甥舅关系——舅舅娶外甥女,这在今天看来是奇葩婚姻了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在今天看来是乱伦的婚姻关系?原来孙权想让朱氏当儿媳,于是将她许配给其第六子、时为琅邪王的孙休为妃,当时朱氏仅15岁 。孙权是不是老糊涂了?也不是,亲上加亲嘛,肥水不流外人田 。
舅舅娶外甥女,孙休不是第一人 。早在西汉初,就有皇帝娶外甥的事情 。刘邦死后,皇后吕雉专权,将自己女儿鲁元公主和赵王张敖的闺女、年仅12岁的外孙女张嫣,立为汉惠帝刘盈的皇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娶外甥女的婚姻 。
孙休娶外甥女是第二起甥舅婚姻 。这种婚姻在汉族婚姻中算奇葩,但在文明程度落后的外族并不少见 。如女真建立的大金国第四任皇帝、后被废的海陵王完颜亮,便纳其姐姐庆宜公主和蒲察阿虎迭生的闺女蒲察叉察为妃;另外,成吉思汗第十七世孙、被大明王朝封为“顺义王”的蒙古大汗俺答汗,娶了自己的外孙女 。
这个寡妇能说出这句话不简单
永安五年(公元262年),朱氏被孙休册立皇后 。孙休死后,群臣尊朱氏为皇太后,有的史书上称她为“朱太后”,就是这么来的 。此时,面对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等顾命大臣的决定,朱氏异常冷静,表示:“我是个守寡的妇人,哪里懂得国家大事的谋划考虑,只要吴国不死亡,宗庙香火不断就行了 。”朱氏所言被著名史学家陈寿载入史册,原话见于《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卷四十八):“我寡妇人,安知社稷之虑,苟吴国无损,宗庙有赖可矣 。”于是,朝臣迎立孙皓为帝 。朱氏所说,不管是无奈的违心话,还是大势所趋的真心话,都很难得,真不简单,孙皓顺利当了皇帝,至少使吴国避免了一场政治危机 。多年以后,一直到唐朝才出现了一位与朱氏一样清醒的女人,说了句差不多同样意思的话,她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老婆长孙皇后 。
情况是这样的,唐太宗与长孙皇后感情很好,长孙皇后深明大义,有见解,故唐太宗动辄会与长孙皇后说说朝廷赏罚的事情,长孙皇后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一言不发,不干政,她引用《尚书·周书·牧誓》中古人言“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意思是,母鸡没有早晨啼叫的;如果母鸡在早晨啼叫,这个人家就会倾家荡产),告诉唐太宗:“我是个妇人,不能干预国家的政事 。”长孙皇后的'觉悟',也不知道是否受到了朱氏的影响 。
但是,孙皓并未感激朱氏,即帝位后不久,便贬朱氏为“景皇后”,居住的地方易名“安定宫” 。甘露元年(公元265年)七月,朱氏被逼死,葬于今南京南郊的石子冈乱坟岗 。后来孙皓良心发现,将之改葬,朱氏方得以与老公皇帝孙休合葬于定陵,这是后话 。
如何看吴未代皇帝的降晋行为
孙皓是在永安七年(公元264年)八月初三即帝位的,但皇帝其实不好当,尤其是末代皇帝 。孙皓当皇帝时,三国鼎立的局面已名存实亡,全国大片区域让司马家族左右 。次年,即公元265年12月,司马炎代魏建晋,形成了西晋与东吴的对峙 。
刚开始,孙皓也想干点正事,安抚四方百姓,整顿朝纲,规范后宫,但不久即暴露出了本性:粗暴骄横、多疑忌讳、贪恋酒色,令朝臣,特别是拥立他的濮阳兴、张布很失望 。孙皓一怒之下,竟然把濮、张二人诛杀了 。
外乱内忧之下,一向富庶的江南又闹灾荒,吴国安全形势骤然严峻 。孙皓想到了迁都的念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十一月,他将都城从建业,重新迁回了当初孙权称帝的武昌,认为那里是吴国的福地,仅留御史大夫丁固、百将军诸葛靓,镇守建业 。但不久,永安人施但率民众数千人闹事,建业乱了有人竟然要拥立孙皓的弟弟孙谦当皇帝,一年后孙皓只得又迁回建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