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幕后玄机

在三国这样一个乱世年代 , 如果想要有一番作为 , 除了要有武艺 , 再就是需要胆量 。三国时期不缺英雄 , 但是从中脱颖而出 , 跳上历史舞台的绝非等闲之辈 。关羽就是其中一员 , 他的“斩颜良诛文丑”事迹一直被后人评论 , 这事件背后又有怎样的玄机呢?
常言道:艺高人胆大 。大凡作战 , 一靠武艺 , 二靠胆量 。
尤其是单兵对接 , 同等武艺的情况下 ,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取得最终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反之 , 倘若技不如人而一味胆大往往也会适得其反 。搞不好 , 还会有丢掉性命的危险 。因此可以肯定的讲 , 作战技术和心理素质是相辅相成的 , 只有完美结合 , 才能取得战斗效益的最大化 。
在《三国演义》中 , 武艺上乘者很多 , 关羽关云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关羽的特点在于 , 不仅武艺高超 , 而且心理素质也非常过硬 , 一般人甚至是与其武艺相当的人根本不在其眼中 , 临阵对敌往往是一招制胜 , 绝不拖泥带水 。当然 , 对待像吕布、黄忠那样的对手往往就要另当别论了 。
关羽之勇 , 早在剿灭黄巾军时就已经崭露头角了 。当两军遭遇 , 先是张飞将程远志副将邓茂刺于马下 , 接着关羽又“跃马舞刀直出” , 搞得程远志是“心胆皆碎 , 措手不及” , 结果被关羽一刀砍为两段 。很显然 , 程远志的武艺和心理素质都属一般 , 一见关羽 , 先自害怕 , 手忙脚乱 , 稀里糊涂就成了人家的刀下鬼 。
这一战 , 其实只是对黄巾军作战中很小的一次 , 并没有让关羽闻名于天下 , 显达于诸侯 。而真正让其名声大震并从此为之骄傲的 , 自然还是后来跟随刘备讨伐董卓的那场战斗 。当年 , 董卓乱政 , 曹操发出矫诏 , 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 。不料出师不利 , 刚一开始就遇到了劲敌 , 各路诸侯手下数员大将连连被华雄斩于马下 。危急关头 , 关羽自告奋勇 , 及时上演了一幕摧枯拉朽式的大剧 。华雄可谓勇将 , 但面对技高一筹的关羽却显得力不从心 , 眨眼功夫就被人取了性命 。“温酒斩华雄” , 一下子将关羽的勇猛形象跃然纸上 。
还是华雄技不如人 , 被关羽斩于马下也在情理之中 。但后来关羽又连续斩杀河北名将颜良、文丑 , 就显得有些出乎意料了 。当年 , 关羽为报曹操大恩 , 在曹操连连败阵的情况下 , “奋然上马 , 倒提青龙刀……飞奔前来” 。见关羽到来 , 颜良竟然没做任何反应 , 就被关羽斩于马下 。刚开始看这一节的时候 , 总是搞不明白 。想那颜良本是武艺高强之辈 , 怎么会不经一个回合就被斩于马下呢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细节 , 那就是颜良见关羽前来 , “恰欲问之” 。
这下问题就出来了 , 两军对阵 , 颜良不小心应对 , 还要问什么呢?
原来 , 颜良辞别袁绍的时候 , 投靠袁绍的刘备曾经叮嘱颜良:“吾有一弟 , 乃关云长也 , 身长九尺五寸 , 须长一尺八寸 , 面如重枣 , 丹凤眼、卧蚕眉 , 喜穿绿锦战袍 , 骑黄骠马 , 使青龙大刀 , 必在曹操处 。如见他 , 可教急来 。”有此嘱咐 , 因此颜良见关羽前来 , 还以为是来投奔呢 。没打算迎敌 , 结果被关羽轻易取了性命 。颜良死得冤枉 , 其始作俑者就是刘备 。
后来延津诛文丑就更富有戏剧性了 。本来颜良被斩 , 文丑就对刘备有意见 。结果文丑前去迎敌的时候 , 刘备不顾文丑的极力反对 , 又要跟着同行 。最后文丑没办法 , 只好与刘备分兵前行 。等文丑与曹操的先头部队接触之后 , 张辽、徐晃首先出战 。文丑见二将前来围攻 , 先是一箭射掉了张辽的盔缨 。张辽再赶 , 又被文丑射中座下战马 。
见张辽危险 , 徐晃急忙来救 , 与文丑战了几个回合 , 因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 , 徐晃慌忙撤退 。就在文丑率兵追击之时 , 关羽突然出现 , 拦住了文丑 。见关羽突然杀出 , 文丑仓促应战 , 结果不到两合 , “文丑心怯 , 拨回马绕河便走” 。这一走不要紧 , 关羽因为骑得是赤兔马 , 比文丑跑得快 , 脑后一刀 , 将文丑斩于马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