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泳春:驳枝角45度的伪科学



曹泳春:驳枝角45度的伪科学


文章图片



曹泳春:驳枝角45度的伪科学


文章图片



曹泳春:驳枝角45度的伪科学


文章图片



曹泳春:驳枝角45度的伪科学


文章图片



曹泳春:驳枝角45度的伪科学


文章图片



曹泳春:驳枝角45度的伪科学


文章图片



曹泳春:驳枝角45度的伪科学


文章图片



曹泳春:驳枝角45度的伪科学


文章图片



文/曹泳春
长久以来 ,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果树主干与主枝之间的夹角都是以45度向前延伸 , 这是果树的自然生长习性 , 这是因为太阳光线是以45度斜射大地造成的结果 , 所以要求果农在整形时都将主枝固定在45度斜角为宜 , 并且以树叶45度的纹理为佐证来说明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
具有现代物理学和植物学的人都明白:分布在地球大地上的太阳光线角度不都是45度 , 不仅因其所处位置的纬度不同 , 同一时间点的光照角度有所不同 , 有直射 , 有斜射 , 还有平射 , 而且因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 即使是在同一个地面点上 , 太阳光线的角度也会随时而变 。 另外需要强调一点的就是世界上的叶片形形色色 , 千奇百怪 , 我们也永远找不到两个完全一模一样的叶片 , 其中的叶脉纹序和纹路也是花样繁多 , 独具一格 。
一、地球是一个圆球形 , 地球上的每一点位置 , 因纬度不同 , 接受太阳光线的角度也就不同 。 所以说 , 太阳光线照射到地面的角度存在着南北差异 。
地球上南北为纬 , 东西为经 。 温度带的形成主要与太阳光线照射到地面的角度有关 , 地球以纬度由赤道向两极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 其中在植物学界还存在有一个“亚热带” , 一般亚热带位于温带靠近热带的地区(大致23.5°N-40°N、23.5°S-40°S附近) 。 亚热带的气候特点是其夏季与热带相似 , 但冬季明显比热带冷 。 最冷月均温在0摄氏度以上 。 中国幅员辽阔 , 地大物博 , 由南向北 , 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等多种气候和对应下的各种植物 。




二、地球不仅有自转形成的昼夜 , 而且也有公转形成的四季 。 由于地球的偏斜和公转 , 太阳的直射点也在不停地南北移动 。 所以说 , 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的太阳光线都是以斜射为主 , 而且斜射的角度不都是45度 , 并且会随时变动 。
地球自转形成赤道 , 地球公转形成黄道 。 由于黄赤交角的影响 , 使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 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 , 在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中没有太阳直射 。
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 , 7月初经过远日点 , 因此 , 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 ,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 ,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 ,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 ,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 所以说 ,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与地球公转时离太阳的距离有关 , 但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公转时离太阳的远近没有直接的关系 。
中国的大部分陆地都处在北回归线以北 , 可以这样简单地说明 , 越往北走 , 太阳斜射的角度越小 , 过了夏至 , 太阳的斜射角度也越小 。
三、太阳光线照射的角度与海拔高度有关 , 海拔越高 , 太阳的照射角度就越大 , 紫外线就越强 , 但由于大气层的原因 , 海拔越高 , 气温越低 , 空气越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