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西游是偷渡客 混迹商队险被守边官兵射杀
以护照形式作为出入边塞关津的通行证件 , 在古代中国有近五千年的发展历史 。出国护照和国内护照不相区分的做法 , 从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 。wWW.LSQN.Cn而在清代以前 , 护照、签证不分 。外国人入境 , 如经批准 , 州府再给他发一张护照 。
夏、商、西周时期的护照雏形称为“牙璋”和“圭璋”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护照称为“封传”和“符节” 。宋代护照又演变为“关引”、“符牌” , 元代护照则以“公验”、“腰牌”为主 , 明代护照又出现了“文牒”、“关照”、“符牌”和“堪合”等形式 。护照由石铜变竹木 , 由竹木变纸张 , 由手书变印刷 , 由文牒变本本 。
关于护照 , 历史上一个传播甚广的故事是“伍子胥过昭关” 。伍子胥逃避追杀 , 想脱楚入吴 , 因为没有通行证 , 在吴楚交界的昭关受阻 , 一夜忧急交加 , 头发尽白 。
到唐代 , “过所”制度更为严格 , 凡到各地进行贸易或其他活动的商人等都要持过所 , 否则便是非法通行 , 要受到缉拿 。申请人万一丢失过所 , 就要被拘押扣留 , 查清身份后再酌情处理 。无过所者将被视为“私度” , 被查获就要治罪 。
在护照研究专家范振水看来 , 中国唐代的出入境管理制度 , 接近1000年后的现代出入境、边检和海关查验制度 。来自北非和西亚各国的商人 , 在唐境内外“安全、自由”地通行 , 与唐代国力的强盛和中外交通的活跃有关 。
唐朝最有名的“私度”者 , 当属唐玄奘 。历史上玄奘通西域 , 身上没有通行证件 , 一路混迹于商客队伍中 , 有数次几乎被中国守关的士兵射伤 。
《西游记》中说 , 唐僧师徒一路行经西域各国 ,
第一等要紧事是请官家在唐王签发的护照——通关文牒上 , 盖印押花 。类似的“倒换通关文牒”情节与当下我们所说的签证——对方领事官员在持照人护照上面签字盖章的做法十分接近 。
范振水认为 , 《西游记》里的描述反映的很可能是作者吴承恩所在的明代时期通行证的使用情况 。如果他的猜测属实 , 中国的签证(批示)发明要比国际早300年 。
“护照纠纷”打开国门
从古代到中世纪 , 西方各国之间交往很少 , 接受国是否允许入境 , 往往只凭边检人员的一句话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注: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 , 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 , 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 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爆发前 ,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对出入境人员既不要求持有护照 , 也不要求另附载签证 。1706年 , 英国有了一纸护照 , 请求外国当局允许持照人自由通过 。1862年奥斯曼帝国签证 , 是世界领事界公认的存世最早的实体签证 。
但到了明清两代 , 大英帝国代表的工业时代开启的跨国界潮流与我国封闭的大门轰然相撞 。我国多年来向外国人颁发“另纸护照”与西方各国间“自由通行”相抵触 , “护照”纠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鸦片战争 。
清道光十四年 , 英国首任驻广州领事律劳卑从澳门到广州赴任 。根据清朝律令 , 外国人从澳门进广州须向澳门地方官员申请护照 , 但律劳卑不领护照 , 且以“平行款式”向两广总督卢坤投递书信 , 最终引发外交冲突 。卢坤命令停止对英贸易 , 律劳卑则令兵船炮击虎门炮台 , 闯入黄埔 。
六年后 ,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事实上 , 两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注:不平等条约是指在签订条约的国家多方中 , 一方(或多方)以武力或政治施压等手段 , 胁迫另外一方(或多方)签署的条约 。] , 除了割地赔款 , 基本上都反映了马戛尔尼和律劳卑们的要求 , 核心在“自由通商 , 协议关税” 。而《天津条约》约定“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 , “外国传教士可以到内地自由传教”等内容 , 外国人持本国发放的护照 , 经中国官员盖印 , 便可在中国内陆“自由、安全”通行 。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葡萄牙也是倭寇?明朝和葡萄牙有什么恩怨史?
- 唐僧前身是如来徒弟金蝉子?和尚不承认?
- 高丽王国是安徽人建立的 朝鲜是东北人建立的?
- 李白真死于自己的水中捞月吗?他是怎么死的
- 杨大眼是怎么死的 杨大眼是被他儿子所杀?
- 和氏璧是哪国的 和氏璧的由来
- 金庸笔下表哥都是高富帅负心汉 是影射徐志摩?
- 爱国诗人屈原之死疑云 自杀说未必是事件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