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美不该铡?欺君杀妻数罪并罚也罪不至死
【陈世美不该铡?欺君杀妻数罪并罚也罪不至死】2013开年大戏《铡美案》,元旦佳节于宏济大舞台首演 。这差不多是老百姓最熟悉的戏曲故事了吧,无论看不看戏,多少都能哼一句:“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陈世美的大名也是遗臭万年,成了负心薄情的代名词 。每到黑老包不顾国太与皇姑威逼利诱,毅然摘了乌纱大吼“开铡~~”台上台下例必一片激情洋溢,痛快的叫好声几乎掀翻屋顶 。
其实陈世美到底该不该铡,细究起来,还真是相当值得商榷 。他的罪行,在秦香莲的状纸上写得分明:“……欺君王,瞒皇上,悔婚男儿招东床,杀妻灭子良心丧,他逼死韩琪在庙堂……”
先说这“欺君王瞒皇上” 。戏文中可以看出,陈世美之所以咬紧牙关不肯认妻,主要还不是因为妻之糟糠,而是因为先前隐瞒婚史,对皇家无法交代,怕因此丢了富贵 。事实上,“欺君”在古代并不是传说中那样严重的罪名,陈世美所处的宋朝,对皇帝“诈不以实”,只处两年徒刑,远不至死;罢官免职踢出宫门倒是可能,但是以国太和皇姑的回护来看,皇帝老儿也未必会拿他怎样 。至于“悔婚男儿招东床”,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重婚都不是死罪,宋朝对这种隐瞒婚史的重婚至多只判两年半 。
或许作者也知道这两项罪名在法理面前无足轻重,所以让陈世美干出更加伤天害理的事:雇凶追杀妻儿 。只是他派出的杀手韩琪天良未泯,不忍残杀无辜,自刎身亡 。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所谓“杀妻灭子良心丧”,属于未遂,并没有对秦香莲母子造成身体伤害;而韩琪属于自杀,目击者又只有原告秦香莲母子,所谓“逼死韩琪在庙堂”,也缺乏充足证据 。退一步讲,就算真的证据确凿“逼死韩琪”,陈世美并未亲自动手,甚至没有这个主观故意,在古在今,仍然都不是死罪 。
总之,就算数罪并罚,再加“严打”,陈世美仍然罪不至死,连充军都未到,顶多蹲蹲监狱 。何况他身为皇家驸马,在“刑不上大夫”的古代,“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只是美好愿望而已,以他的身份,犯罪需要皇帝亲审,一切刑罚要皇帝亲自批准方可执行 。当然你也可以说包公案是不同的,他老人家手中三把大铡刀,任你皇亲国戚、高官贵族,一律先斩后奏……但事实上像龙头铡虎头铡、尚方宝剑这种可以先斩后奏的信物,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过,都是咱老百姓一厢情愿的想象 。
说到底,戏曲故事,大多也都是咱老百姓一厢情愿的想象吧 。它反映的不是历史,不是法律,而是民心 。老百姓渴求的,只是正义得到伸张,罪恶得到惩罚,背信弃义的人没有好下场,伤天害理必将报应自身 。老百姓渴求一个黑白分明的社会,一个爱民如子的政府,一个拥有绝对权力又能执行完全的公平正义的父母官,一个“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的清平世界 。所以,铡刀一落,万众欢腾,没有必要去追究这恶人实际上到底应该判几年 。
好戏完场,大幕落下,如雷掌声中,手持乌纱帽、大义凛然的包拯,颓唐无奈的国太与皇姑,冤屈得雪的秦香莲母子,形成一个长久的定格 。新的一年到来了,愿家家合美安康,社会美好幸福,世上再无陈世美,人间永驻包青天 。
推荐阅读
- 盘点 三国中最不该被人忽略的十大将领
- 宋代司法制度的建立 死刑要复核不可能有狗头铡
- 陈世美之冤与王昭君之痛 解读被误会的历史
- 弃妇秦香莲究竟靠什么扳倒了负心人陈世美?
- 陈世美是谁?历史上陈世美原型是清朝陈年谷吗
- 陈世美竟然清官 十大被曲解历史真相盘点
- 历史上本不该成为亡国之君的四个皇帝
- 解析甲午战争的失败慈禧太后该不该背锅?
- 古代刺客的义气 士到底该不该为知己者而死?
- 包拯太少了 历史上有许多陈世美逃脱了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