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立国23年换7位皇帝 开国皇帝用官职命名马

南朝都城建康(今南京) , 隔一段时间就要“城头变幻大王旗”——换皇帝 。南齐是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中最短命的王朝 , 立国仅23年(公元479-502年) , 换了7位皇帝 , 在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中“名列前茅” 。值得庆幸的是 , 记载南齐政权历史的《南齐书》却有60卷 , 仅此一点 , 就不难想象其历史记录有多么详细 , 史料价值有多高 。正因如此 , 该书名列二十四史中 , 也成为南京传世名著推荐书目中的一员 。江南时报采访人员 黄勇
萧子显(487-537年) , 是齐朝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的孙子 。中国正史中 , 以前朝皇帝子孙撰写前朝史书的 , 《南齐书》的作者萧子显是唯一一个 。
“萧子显生长在自家王朝 , 活跃在萧梁时期 。”南京大学教授张学锋认为 , 《南齐书》是自家人写自家史 , 当代人写当代史 , 虽然偶尔会有“感怀宗国”的言外之意 , 但也正因为如此 , 不像其他史书 , 反而将对前朝的恶意歪曲和泼污抹黑降到了最低点 。
“南齐的皇室政治斗争 , 萧子显体会得很深刻 。萧子显作为自齐入梁的贵族人物 , 对南齐许多史事、王室情况很熟悉 , 或是亲自经历过 , 因此《南齐书》记载很真实 。”主题南京网负责人之一观阳也持同样的观点 。
观阳介绍 , 60卷的《南齐书》(现存世59卷)详细记述了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 , 共23年的史事 。书中大量采用了司马迁《史记》中通过前后史事的对比来揭示人物品格的记史方法 , 如《褚渊传》写褚渊在宋明帝时受到信任 , 而宋明帝临死时他却参与谋废立皇帝 。《王晏传》写王晏与齐高帝、齐武帝关系密切 , 而齐武帝死后他也参与谋废立 。《萧谌传》写萧谌受到齐武帝、郁林王信赖 , 而在协助齐明帝夺取郁林王皇位的政变中 , 他竟然领兵作前驱 。
正因为客观公正 , 《南齐书》在历代史书中有“良史”、“直书无隐 , 不失是非之公”的美誉 。
书中对南齐一代的文学史、思想史、科学史方面的情况也有一定的反映 , 甚至对南齐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家的事迹都做了丰富的记述 , 是我国较早在史传中记述科技成就尤其是科学家本人生平的一部史书 。观阳介绍 , 发明千里船、指南车、不倒器等科技成就的科学家祖冲之 , 在《南齐书》里就有一篇比较详细的传 。
隋唐文化繁荣发展离不开南朝齐梁
“萧子显是个文艺范 , 从小就受哥哥竟陵王萧子良及其文学朋友圈‘竟陵八友’的影响 , 而且自己后来也有个文学朋友圈子 , 所以写出来的《南齐书》全书文字简练、流畅 , 裁剪得当 。”观阳介绍 ,  梁朝取代南齐并没有经历重大的战乱 , 许多图书文籍得以保存 , 加之梁武帝萧衍礼遇和信任萧子显 , 这些都为他撰著史书提供了有利条件 。
“短短20多年的南齐 , 文学兴盛 , 名家辈出 , 文学风气对史传的影响很深 。”观阳认为 , 《南齐书》包含的年代很短 , 竟然撰就了八篇志 , 极为难得 , 而且融合了南朝文学辞藻华丽的特点 , 体现了南朝齐时期文学的繁荣 。
正是由于南朝齐、梁两朝 , 对文化非常重视 , 加之皇室宗亲的身体力行 , 使该时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学术活跃和文化繁荣的时代 , 对后来隋唐文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
“如果没有当初六朝史学的兴旺发达 , 就不会有日后唐朝史学的繁盛局面 。”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周才方教授认为 , 正是由于萧氏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鼓励 , 齐梁时期的史学成就既超过了前朝各代 , 也远远高于同一时期的北朝 , 为日后唐代史学的繁盛打下了坚实基础 。唐初设馆修史 , 形成定制 , 以纪传体形式修撰完成《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晋书》、《南史》和《北史》等八部史书 , 占《二十四史》的三分之一 。这些正统史书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六朝时期大量史料的积累和史学方法的完善 。

推荐阅读